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97章 灶神和火炕

第197章 灶神和火炕

    腊月二十四,
    是唐人祭灶神的日子,祭灶神源于先秦的五祀,流传千余年。
    灶神在各个时代有不同的形像,据说最早祭的是炎帝,后来祭祝融,到了魏晋时,有人说灶神是先炊,是发明烹饪的一位老妇人,而晋代司马彪说灶神是个穿赤衣的美女。
    但不管灶神是谁,都是保人平安的。
    当然,灶神还喜欢打小报告,东晋葛洪就说,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
    一纪三百天,一算三天。
    要是犯大错,告状减你三百天寿元,小错减三天。
    正因灶神一边保平安一边察纪告状,百姓对灶神是既爱又怕,每年腊月就要隆重的祭灶神,
    汉代用黄羊祭灶,到唐朝则还要用酒糟涂抹灶门,称为醉司命,灶神醉了,就没法上天打小报告了。
    杜十娘一早,便吩咐厨娘熬麦芽糖,
    家里早就提前发好了麦芽,跟发豆芽一样,小麦浸湿后避光发个五六天,就能长出长长的嫩芽,剪下麦芽清洗干净后切碎,糯米蒸熟拌上切碎的麦芽发酵,最后入铁锅熬煮,熬到挂旗状态就成了,
    麦芽糖也称为饧,又甜又粘,用来包裹炒熟的豆子,就成了饧豆。
    “这是要粘住灶神的嘴吗?”
    李逸笑着看大家制作糖豆,自己吃了几个,甜是真甜,但也确实很粘。
    杜十娘说得好好孝敬灶神,
    灶神每个月底会上天打一次报告,而到了年底还要上天打大报告,必须好好孝敬。
    大户人家越发注重祭灶神,
    不仅要备黄羊,还要用猪、大雁、米,以及酒、饧豆、蔬菜等。
    要办一大桌席,
    李逸觉得可能大户平时没少干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怕灶神报告减他们纪算。
    他有些奇怪的是,唐人此时二十四只祭灶,却没有过小年传统。
    李逸回房裁了两张红纸,写了两句话。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李逸把这两张红纸贴到了灶旁,这是家里灶神呆的位置,也不知道灶神究竟是男是女,是老妇人还是美人,但该孝敬还是得孝敬。
    人人祭灶送祀,或许灶神不记得,
    但要是谁不祭灶孝敬,估计灶神肯定会记住,万一打个小报告,多不好。毕竟真要鸡蛋里挑骨头,谁没点小过嘛。
    刘黑子几人在外面杀猪宰羊,
    乌金猪、黄羊,还有大雁。
    灶神今天可是吃的很好,当然祭完,这些还是人吃的。
    李逸觉得如果刻个雕板,雕上灶神图像,印刷出来,然后卖给百姓,让百姓请回家贴在灶上,应当很受欢迎,会是个好买卖。
    不过想到此时好像还没有雕板印刷技术呢,
    虽说雕版印刷听着简单,但印刷的油墨需要很高技术,也只能想想而已,不过他觉得倒是可以先记下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事,以后也许可以琢磨研究下,
    要是成功了,印刷书籍,那可又是不得了的一片蓝海。
    去看了看小辣椒,
    这娃醒了就吃,吃了就睡,除了尿多,一天要尿湿好多尿布外,倒是不哭不闹,一点不难带。
    张冯氏奶水也好,来了李家,还有特别的下奶餐,
    李逸来到西厢,
    张冯氏正在喂奶,
    好大,好白。
    张冯氏见李逸来了,却也没有害羞什么的,似乎女人在这个时候总会变的很淡定。
    倒是李逸自己尴尬的退出,
    张冯氏还问他有什么事。
    “就是来看看大娘可还好?”
    “好嘞,乖的很,我生过四个娃,没一个有大娘这么好带呢。”
    “这屋的火炕好用吗,热不热,会不会烫,后半夜还热不,睡的习惯吗?”李逸问。
    李逸的火炕,现在无极堡里已经盘了好多个了,罗三他们也是越盘越顺手,甚至都能一人带几个徒弟分开盘。
    火炕盘好,有个两三天就能用了。
    奶妈张冯氏和保姆高王氏住的这屋,也盘了一个,已经在用了。
    “好用嘞,这火炕铺上炕席,暖和又宽敞,这寒冬腊月的晚上睡的舒适,白天坐着也暖和,
    也不用担心大娘会冷着。”
    张冯氏喊李逸上炕坐,
    “好用就行,缺啥就直接跟虞娘子说声,或是跟姬氏说也行,”说完,李逸便推开帘子出去了。
    来到前院看杀猪,
    今日家家户户忙祭灶,都在忙着准备供品,
    如李逸这样的豪门大户杀猪宰羊,还准备大雁、糖豆,以及许多酒菜,一般农家,也会饧豆,菜蔬,有条件的去割块肉煮上,没条件的买条鱼,实在不行,也还要煮上一碗米饭。
    就算再穷,典当衣服,都得置办供品祭灶神。
    李逸看刘黑子他们熟练的屠宰分肉,热气腾腾。
    养猪大业已经开始,虽说现在冬季缺少猪草天又冷,不适合养小猪,但无极堡和学会,都已经跟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