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200章 请命换帅

第200章 请命换帅

    寒冬腊月的长安城,笼罩在铅灰色天幕之下。
    太极宫飞檐上的脊兽覆盖层薄雪,银装素裹。李世民踩着新铺的青石甬道,心忧如焚。
    想起他搜集到的老三在太原的种种混账行为,此刻就如冰锥般刺进肺腑,都说李唐得天下易,但这天下也还没完全打下来呢。
    两仪殿中的铜兽炉吞吐着袅袅香烟,李渊斜倚紫檀凭几,指尖摩挲着琉璃盏。
    盏中葡萄美酒殷红如血。
    皇帝今日难得没有弹琵琶,而是在看书,摊开的书是《汉书》,正是霍光废立昌邑王那段。
    “父皇,刘武周与突厥始毕可汗盟誓于白狼山,儿臣以为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大举进攻,元吉年少,只怕难以当此防御重任,儿臣请求前往太原接替元吉······”
    李渊将手中的琉璃盏在几案上重重一顿,
    “元吉月初还曾亲率并州骑兵,大败叛乱稽胡,一杆马槊连挑稽胡数名悍将,报捷的使者送来三百多稽胡首级,”皇帝的声音很平缓,李世民却想到的是右卫将军、并州总管府长史宇文歆奏报上说元吉经常让奴仆、婢妾数百人对刺嬉戏,死亡甚重。
    甚至他还经常带手下夜闯民宅,淫猥民女。
    烛影在椒墙上拉出扭曲的暗影,父子二人的轮廓好像两头对峙的野兽。
    “父皇,三郎的马槊确实练的不错,但现在大敌当前,并州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稳定大局的主帅,而不是一个好勇斗狠的将军。
    “儿臣举荐左骁卫大将军薛国公长孙顺德为并州长史,以右骁卫大将军、河间郡公刘弘基为并州司马,
    再向并州增兵两万,以备边防。”
    当长孙顺德、刘弘基两个名字出口时,李世民清晰的看见父亲目光里的寒芒。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虽都是皇帝钦定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之一,但长孙顺德是李世民妻子叔父,刘弘基也向与李世民关系亲近。
    “常宁宫修的如何了?飞檐该用鎏金还是彩绘?”
    皇帝手指轻轻敲在案上,转移了话题。
    李世民心下黯然,果然都被李逸料中了,
    人心中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皇帝对他有了成见,很难再轻易改变。
    他现在挺后悔当初在陇右,不该那么急的。
    “马上是新年,常宁宫已经暂时停工,等开春后再重新恢复开工。”
    暮色吞没最后一缕天光时,
    李世民勒马立在朱雀大街,北风卷着碎雪掠过衣袍,远处传来净街鼓沉闷的余响。
    御宿乡无极堡,
    萧十三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正在缝制婴儿小衣的虞幼娘欣喜的迎上前,萧十三将耳朵贴到妻子腹部,胡茬扎在裘袍上,“我听见了,像是小鱼在吐泡泡。”
    “哪有这么快,”虞幼娘羞赧的轻推他。
    萧十三拿出一道黄绫官告,“凉州总管府兵曹参军事,从七品下。”
    告身上鲜红的吏部大印十分醒目。
    客厅里,
    火腿蒸腾的咸香混着柿子烧酒的酒香,在厅堂氤氲开来。
    萧十三贪婪的嗅着这味道,“出门在外,最是怀念柿子烧了。”
    “凉州总管府兵曹?怎么从河北一下子干到河西去了,那里现在不还是李轨的地盘吗?”
    萧十三抿了口柿子烧,惬意的砸巴着嘴唇,“李轨在凉州筑通天台迎玉女,却纵容臣子克扣赈灾军粮,”
    他感叹着道:“那些河西粟特胡商们口头上起誓效忠李轨,可背地里却是趁火打劫,大发灾难财。河西大旱饥荒,胡商却趁机大肆囤积粮食,粮价一日数涨,甚至还勾结军官,倒卖军粮给突厥人。”
    李逸想起魏征说河北大饥,人们已经易子而食的信件。
    “杨观公被陛下拜为凉州总管,领旨抚慰西北,杨观公邀我同往,我答应了。”
    “朝廷这是要讨灭李轨了?”李逸道。
    “嗯,杨观公说陛下刚刚跟吐谷浑伏允可汗达成了约定,伏允出兵攻河西李轨,大唐归还伏允太子慕容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李渊这是要先剪除河西的那位从弟了,
    现在时机也恰到好处,
    连接两年,河西大旱饥荒,
    然后就是李轨虽称帝,可手底下如今内斗的激烈。
    当初李轨起兵河西,也是背后联结吐谷浑和突厥的,一时间也是兵强马壮,很快夺取河西诸郡,甚至还虎口夺食,从薛举手里抢下不少地盘。
    李轨得到地方豪强,以及那些粟特胡部支持,
    但如今手底下地方汉人豪强和粟特胡部内斗,李轨向来信任梁硕,梁硕跟河西安氏家族不和,他劝李轨要防范胡族坐大,
    这就引得曾大力支持李轨的安修仁为首的粟特胡不满。
    偏偏梁硕自以为功臣元老,平时对太子也不够尊敬,这让安修仁找到机会,挑唆太子,诬梁硕谋反,借刀杀人。
    杀了梁硕后,李轨朝中以安修仁为首的粟特胡,大力支持太子李仲琰,实则慢慢架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