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229章 病死牢中

第229章 病死牢中

完全没必要装,这满府尽是哭声,估计也没那么多真哭的。
    杜如晦妻子说犯了胃病,卧床不起。
    李逸估计是本就跟郭氏不和,所以她死了也不想装模做样的哭灵,干脆就称病。
    此时,杜宅已经来了许多人奔丧,
    京兆杜氏各房的都来了许多,这杜那杜的,这郡公府那县公府、县侯、县伯府,李逸大多不认识。
    大家商议着给郭氏如何办后事。
    本来郭氏有郡夫人诰命,执掌丰乡侯府六十多年,得风光大葬,可她刚被褫夺了诰命,现在仅是个庶人身份,
    大唐是处处讲究身份品级的,
    婚丧嫁娶,连营建房屋、墓室,都处处得按身份来,
    连死亡的称呼,都有不同。三品以上称薨,四五品叫卒,六品以下只能叫死。陪葬的明器,连数量也各有品级限制。
    甚至于,
    郭氏以前为自己准备好的棺材、寿衣,以及死后口含的璧,都不能用了,身份不够了。
    杜如晦对一众族人说:“大家都知道我阿祖强了一辈子,如今因不孝孙敬爱牵连,却要以庶人身份下葬了。”
    众人劝说,“人已辞世,说那些也无益,还是商议如何料理吧,”
    杜如晦说,“我已向圣人请求,希望能够念在杜氏家族往日微功,能够给阿祖些死后哀荣。”
    说着,
    郭氏家族也来人了,
    男的女的来了许多,一进来就开始吵,质问起杜如晦。
    杜家这边族人上前劝说,闹的不可开交。
    李逸在一边冷眼瞧着,看了会也没去劝说,便去找十娘。
    十娘听说祖母娘家人来闹事,便要出来帮忙安抚劝说,这会太原郭氏族人正说起郭氏用的棺木等,
    因郭氏没了诰命,杜如晦原已说换上等杉木棺,可郭家不肯,硬是要用郭氏原来置备下的。
    争吵间,
    皇帝派内使前来吊唁,并赐粟十石,绢百匹。
    “杜公节哀,”使者传达皇帝谕旨,没有接受杜如晦丁忧去职请求,但给杜如晦一个月假期。
    按朝廷丁忧制度,一般也只要求为父母丧去职丁忧,祖父母丧并不要求丁忧。
    杜如晦请求皇帝能够给郭氏死后哀荣,提升下葬规格,皇帝没有理会。
    这也很正常,年初一才下旨褫夺的诰命,不可能才两天就又恢复,那岂不是如同儿戏。
    赏赐十石粟百匹绢,那都已经是很不错了。
    杜如晦被郭氏娘家人吵的烦了,这时便大声对郭家人道:“你们刚才不是说要给阿祖三丈的棺木,还要加石椁,还要雕刻彩绘,现在天使在此,你们何不直接跟天使说,让天使转奏圣人?”
    郭家人为难杜如晦,却不敢在天使面前放肆。
    何况提的要求也都是逾越过份的,当下一个个闭口不言。
    杜如晦又道:“太原郭氏,河东五大名门之一,如晦还请郭家亲戚们,能够为祖母向陛下讨赐东园秘器。”
    郭家人被杜如晦堵的哑口无言,于是也没有人再闹事了。
    没有了郭家人闹事,
    接下来在杜如晦的亲自主持下,倒也是井井有条。
    只是郭氏终究是没有了诰命,只是庶人身份,杜如晦又不肯按郭家说的僭越,于是棺木仅用了杉木,尺寸规格也都是庶人的。
    其余陪葬器物等,也都较为低调节俭,用杜如晦跟族人亲戚们的话说,杜家刚刚因杜敬爱惹了个大祸,家财都被抄没了许多,现在这个时候更不能过于高调奢侈。
    大家自也是认同,当然不少人也知道杜如晦跟郭氏向来不和,郭氏亲儿子还杀了杜如晦亲兄长,如今杜如晦操办郭氏后事,不肯风光大葬也是必然。
    反正这事办的也挑不出个什么理来。
    杜如晦定下七七之后,正式下葬,葬于万年县少陵乡显观里少陵原杜氏祖坟,
    “阿祖很早以前就曾有言,我祖父有原配前妻,故死后当她当别葬。”
    大家也没意见,郭氏是续弦,杜如晦祖父早和原配合葬一起,郭氏想合葬也没位置。
    十娘留在杜家守灵,李逸也只能陪着。
    这个新年,李逸夫妇有孝在身,也是谁家也没去拜年。
    十娘每日以泪洗脸,日渐消瘦,李逸每天大半天的时间都得跑杜府安抚她。
    上元节过完,
    朝廷正要派使者押杜敬爱去洛阳换人,结果临出发前一晚,杜敬爱病死牢中。
    “御医检查过了,就是病情加重,他身子本就病弱,一下子就没了。”李逸告诉杜如晦。
    杜如晦听后长叹一声,这杜敬爱一死,换回三弟楚客这事也就打了水漂了。
    “杜淹只怕不会信,”他叹道。
    “他信不信,那也没办法了。”李逸估计杜淹也不会信,儿子来长安行刺,结果失手入狱,大唐把他们娘三的财产都抄没了,他娘也病逝,现在儿子又没了,谁知道杜淹会发什么疯。
    “二哥得多注意下安全,增点些家丁护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