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57章 天策上将洺州大总管

第457章 天策上将洺州大总管


    “大丞相肯定不行,但是可以新设一个官职,位在三公、亲王、宰相之上,”
    李渊捋须,
    位在三公、亲王、宰相之上的官职,以前也是有的。
    比如北魏时尔朱荣,就以拥立魏孝庄帝有功,拜天柱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后来尔朱荣败,这个天柱大将军官职也就废了。
    而宇文泰等人建立西魏后,就设立柱国大将军,分掌禁旅,最开始就是八位柱国大将军。
    只不过到了后来,这柱国大将军授滥不值钱了,如今勋官十二转,最高的就是上柱国,但上柱国铨选,也只能选六品官。
    还有侯景曾自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
    侯景本是尔朱荣部下,后来又依附高欢,可他野心大,反复无常,先许诺割让河南六州给西魏,后来再投南朝,以河南十一州全土附梁。被梁武帝封大将军、河南王,可后来河南之地被东魏尽皆夺取,侯景怕被南梁出卖,干脆叛乱自立。
    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宇宙大将军,可两年后就兵败被杀了。
    天柱大将军、宇宙大将军、柱国大将军,虽然曾经都位在王公、丞相之上,但不适合现在用。
    不过按照这般也新置一个倒是也行。
    李渊思来想去,
    天柱,柱国,宇宙,
    “裴寂,你说叫天策大将军如何?”
    “天策大将军,挺好,不过若是改成天策上将,感觉更好一些。”
    朝廷有许多大将军,十二卫四府各有一大将军,甚至勋官中也有大将军、上大将军的勋。
    上将却没有。
    天策大将军,听着好像跟左卫大将军等是一个档次,但天策上将,立马就不同了。
    “那就册封秦王为天策上将,职位在三公之上,许开府自置属官,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在十二卫四府之上。
    天策上将掌全国征讨,并总判府事。”
    裴寂在旁边一直点头,虽然这天策上将和天策府看似权力大的惊人,但裴寂却知道,越是如此,其实秦王越会被高高架起,不可能给他真正那么大的实权。
    “陛下,既然开天策府,那是否罢撤陕东道大行台?”
    李渊想撤,北方战事已定,陕东道大行台这么一个战时临时机构没保留必要,可想了想还是摇头。
    现在撤了大行台,无疑会给人打压秦王之意。
    不如先暂时留着,
    “天策府在洛阳开府。”皇帝一番思索后加了一句。
    天策府设在洛阳,跟陕东道大行台同设一起,甚至可以把陕东道大行台的官,大部份调到天策府,一套人马两个衙门。
    最重要的是,天策府在洛阳,到时把天策上将留在长安,
    那么秦王这个天策上将也就废了。
    这个时候,李渊的老谋深算还是很了得的。
    裴寂这时笑着又道:“河北战事已定,臣以为山东道行台倒是没必要再保留,可以如原先益州道行台一样裁撤。”
    “罢山东道行台后,可以在洺州设立大总管府,统洺、磁、邢、赵等八州,武安王李逸任洺州大总管、刺史。
    升幽州为大总管府,统幽、易、平、檀、燕、北燕、营等八州,罢营州总管府,以燕郡王李艺为幽州大总管。
    幽、洺两大总管府,则各再领三个总管府,洺州大总管府领怀州、魏州、相州三总管府,
    幽州大总管府则领冀州、德州、定州三总管府。
    河北道仍是八个总管府,两个大总管府,六个中总管府。
    战后载撤山东道行台,看似常规操作,可裴寂却是不动声色的削李逸兵权。
    原本行台在诸总管府之上,李逸这个行台左仆射,统领河北八总管府二十四州,军政兼管。
    但现在罢行台,李逸改任洺州大总管的话,哪怕兼管三个中总管府,他实际也只管四个总管府,
    另四个总管府,由燕王李艺总管。
    一下子少管了半个河北,行台仆射变大总管,官还降了一级。
    裴寂还说先撤山东道行台,也为以后裁撤陕东道大行台做准备。
    这话李渊爱听。
    行台战时设立,确实方便统筹调度,可战后就显得权力太大了。
    “陛下,近来镇守并州的襄邑王李神符屡上奏疏,说刘世让不尊重他,多有冒犯,数以气凌之,襄邑王弹劾刘世让并请求调离。”
    “而检校并州总管刘世让也数上疏攻击襄邑王。”
    “臣以为襄邑王和刘世让都不适合再留在并州,不如以齐王遥领并州大总管,然后再择一员大将出镇并州。”
    一个是宗室郡王,皇帝的堂弟,并州总管。一个是在抵御刘武周、处罗可汗入侵河北,以及征讨河北窦建德都立下不少功劳的刘世让,他还是检校并州总管,
    本来皇帝安排这两人搭档,一个是并州总管一个是检校并州总管,其实就是让自己堂弟坐镇,然后军事这块交刘世让,谁知两人冲突厉害,水火不容。
    李渊很不满,“刘世让这是居高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