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66章 小伙伴

第466章 小伙伴

费的自费生,成绩不合格都不能继续读。
    而现在校长董秀才全力推动的书院本部,其实就是经学部,学习九经,奔着科举去的,进入这里要求就更严格了。
    既得天资聪明,还得成绩好,当然也得有些家底的才供的起,虽然也有奖学金,可毕竟名额有限。
    许多乡民以及李家的佃户部曲子弟,读完初小三年,基本上就会被商铺、作坊、庄园等挑选,签约为定向委培生,进各种技术培养班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一技之长。
    委培生好处是学费、生活费这些都不用自己出,学的好还有奖励,读完三年,就有工作安排,能拿工钱,而且不像是学徒得经历几年儿徒弟没工钱的阶段,这些委培生进去就能拿伙计工钱,得是重点培养的。
    虽说书院一千多学生,分成了几大部份,但规矩是一样的严格的,学风很不错。
    李逸这几年都没空管,可董秀才和董七郎等把学校管的不错,说到底也是李逸一开始就设立的学会起到大作用,书院不缺钱,手里有钱当然很多事情都好办。
    加上李逸一直挂着书院山长之名,那可是金字招牌,这几年也请得许多大儒名师前来讲座,
    学会的一众会员,许多也都是有头有脸的名望人物。
    在民间办学这块,无极书院的规模已经赶上那些门阀士族了。
    明年朝廷要恢复科举制度,具体的科目是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五科,还会增加秀才、童子、明医、道举等科。
    可以说明年的科举考试,必然会是极为热闹的。
    虽说隋朝设科举起,科举取士一直也录取不多,只是国家取士的一个小补充,可这个小补充,却给许多寒门士子打开了一条通道。
    哪怕科举一直还是以士族官宦子弟更有优势,毕竟这年头科举也不糊名,主要还是以场外为主,有家世有名声的举子,早早进京四处向权贵官员们投行卷,只要能获得赏识,打个招呼,就能提前锁定中取名额。
    若是能在长安宣传自己的文章诗赋,只要能够扬名,考试时考官也大概率会录取的。
    除非真的没一点真材实学,连贴经墨义这么简单的都做不好。
    现在才九月,离明年春的科举考试还早,
    但现在长安已经来了许多读书人,甚至荆湘、江南还没统一的地区,也来了许多读书人,连岭南都有读书人赶来。
    都知大唐一统是大势所趋,读书人苦读,那都是货卖帝王家,自然要早早来。
    大量的读书人涌入长安,
    国子监周边几坊的房租都涨价了,物价都因他们到来而涨了一些。
    李逸刚回长安,结果就天天有举子来投行卷送拜帖,各种他们得意的作品,精心抄写送来李逸这。
    只要李逸能点评称赞几句,那就能名扬长安,甚至若真能被李逸赏识,到时跟主考打声招呼,就能中举。
    而若是能够成为李司空的门生,那就更前途无量了。
    没有人在意李逸今年才十九,
    毕竟李司空不仅是一笔瘦筋体成为书界开宗立派级人物,其诗赋流传不多,却也很有名,都是上乘佳作。
    李逸不喜欢这些投行卷,
    真有本事科举考场上见真章嘛,
    当然,他也承认,如今的科举确实也会有许多有才能的人因出身等原因遗落,
    可他真没那么多心思和时间去看这些行卷。
    他现在就是把这些行卷,交给马周等自己的幕僚们筛选,筛选几遍后,选出其中优秀者,有空他来看看。
    真正优秀才,他倒也不介意见一见聊一聊,若是觉得对脾气,也可以提携一二。
    师兄孙伏伽以前是隋朝的进士,
    居然打算明年也要下场科举,仍是要考进士。
    他都堂堂刑部侍郎了,居然还要去考进士,李逸也不知道他为何对科举这么有执念。
    若说他还是万年县法曹,那么考进士还说的过去。
    其实考中进士,哪怕是进士甲等,也顶多外放做个县尉,从九品的官,真正的芝麻小官。
    孙伏伽可是正四品实权要职,或许是读书人的执念吧。
    曾经他还约李逸一起科举,如今李逸这身份是不可能去考科举的,而且说实话,李逸杂而不精,就说科举必考的九经,任李逸选一二经,他都考不了,贴经、墨义这么简单的填空、解释,他都很难。
    李逸身为司空兼侍中,哪怕这仅是加衔,可如今的他不是几年前的他,对朝廷运作还是有几分了解的。
    所谓科举,朝廷要的不是什么公平公正取士,科举只是为朝廷统治服务的工具,是安抚读书人的,尤其是安抚那些寒门出身的读书人,现如今国家取士主要是门荫,然后是荐举,说白了就是被那个上层阶级垄断了。
    因此朝廷推出科举,给那些寒门士子一点名额,让他们争取,安抚人心罢了。
    科举考试主要目的不是真的要选出最有才的人,因此也不需要糊名考试。
    这就好比朱元璋的南北卷,科举考试录取的全是南方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