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201章 冬至

第201章 冬至

    入了冬月又过了些天,就到了冬至时节。
    不但白昼天光短了,天气也是越发寒冷透骨。
    在京师皇城内冬至是大节,连万岁爷都去太庙祭祀。
    因此满城官户贵府,也对冬至节极为重视。
    亲朋之间免不得互送节礼,摆设宴席款待宾客。
    宁国府也是一样,从冬至前一天,就张灯结彩装饰起来。
    不但添置了许多冬日陈设,正房里还都摆设了九九消寒图。
    消寒图是前朝传下来的,天寒地冻无法游玩,便在家中图画聊以消遣。
    九九消寒图多是两种,一是用素笔描绘梅花。
    先勾勒一树梅花,共九九八十一片花瓣,每天用朱砂点染一片。
    从冬至日起八十一天染尽花瓣,就迎来了春深时节。
    另有种消寒图则是,九个九划字组成联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从冬至日起,每天画上一笔,也是共凑八十一天,春天就来了。
    以往凤澜院用的是绘字消寒图,一幅象牙卷轴挂在碧纱橱外。
    那时正是府里有孝,沈氏独守空房的时候。
    冬日里她更不出房门半步,常提着墨笔对着图画落泪。
    前日去给环环送东西,听说凤澜院今年没预备消寒图。
    现在她把全府都得罪光了,也没人想起给她送一幅。
    今年锦鑫堂的消寒图,是绘制红梅花的那种。
    一架黄花梨木雕花双扇屏风,嵌着三尺见方雪花素锦。
    专请名家妙笔绘制白描红梅图,八十一片花瓣是参差错落。
    从外头往屋里抬的时候,梨月凑过去看了,很是精美雅致。
    这幅画要从冬至当天画起,用朱红胭脂膏点染,盼着明年春日早至。
    宁夫人这些天不理家务,但锦鑫堂里的事务依旧料理的精细。
    正房不但添了消寒图屏风,还铺陈了许多冬日相称的摆设。
    从正厅到暖阁铺陈一新,屏风帷幔兽炉香鼎,都是光鲜亮丽的。
    厨房院也忙碌了起来,秦嬷嬷带着梨月她们,一连两天脚不沾地。
    冬至当天的饮食习俗,南北都不甚相同。
    自古北边冬至有吃肉饺儿的习惯。京师有民谚,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无人管。这碗肉饺儿不但要全家同吃,还要祭祀时供在祖宗祭桌上。
    依着南边的习俗,冬至这日要吃汤圆,以求阖家团圆添岁。且江南还有习俗,冬至当天要做赤豆糯米饭,家人吃了好防灾辟祸。
    因此锦鑫堂小厨房里,把这些样都预备上了。
    做肉饺面皮的麦粉筛的细细白白,糯米也都舂皮磨碎捡干净了。
    做饺馅的肉臊子与做汤圆芯儿的糖馅,有好些种类,只等冬至早上做。
    偏是头天黄昏时分,天色便阴沉沉的,还星星点点飘起雪来。
    待到冬至正日,只见雪花纷纷扬扬,满地银装素裹,如琉璃水晶世界。
    梨月清晨披着棉袄挑开窗缝,就觉凉丝丝雪花直钻进鼻里。
    冬至当天要穿新衣,她裹了两身新棉袄,生怕冻着自己。
    正用牙粉青盐刷牙呢,秋盈已经在砰砰砸门。
    “小月,快出来!太太院里的蜡梅花开了!大小姐来赏梅花了!”
    锦鑫堂里有十来株胭脂腊梅,此刻迎着雪开得正盛。
    一株株凌霜冒雪,盘枝虬结,幽香暗暗,隐隐如血
    白雪红梅映照,好不玲珑剔透艳丽可爱。
    满院丫鬟婆子都围着欣赏赞叹。
    宁夫人母女也在廊下玩赏。宁大小姐穿着大红羽纱狐皮鹤氅,踏着嵌金绣云纹羊皮靴,打扮的粉妆玉琢。
    梨月在雪中眯着眼睛看,觉得她比梅花都夺目。
    院里的大丫鬟们,都穿灰鼠皮袄风毛卧兔儿,拿雪帚花瓣上的净雪。
    梨月和秋盈这些丫鬟,裹着厚厚的棉衣大袄,人手一个雪花瓷瓮。
    每年初雪时,宁大小姐都要收集梅花上的雪水。
    听闻这雪水带着梅花清香,烹炖江南雀舌芽茶最好。
    另外还可用来炮制上等熏香,雪梅味的香粉唤作雪中春信。
    一大群丫鬟跟着扫雪,才收了两小瓮腊梅花水。
    宁大小姐亲自烹茶给母亲,又让人发了许多赏钱吃食下去。
    因是冬至大节院里没规矩,小丫鬟们都在红梅树下玩雪打闹。
    宁夫人在廊下吃茶微笑,还赏了红糖姜茶给她们喝。
    方才那雪还如盐粉飒飒,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如飘棉扯絮。
    漫天梨花乱舞,遍地琼瑶堆砌,鳞甲鹅毛也似得。
    跟着大伙儿打滚玩了半日,梨月才被莲蓉叫了回去。
    冲进灶房时,滚得满头满身雪珠儿,冷的直打哆嗦。
    在门口掸掉残雪,梨月拿出两大包糖果酥饼。
    一份玫瑰糖酥一份糖霜栗子,堆在炉边甜香扑鼻。
    莲蓉本打算赌气不理她,此刻忘了生气,只顾抓栗子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