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有情报传来,他还是想听听这个当事人讲一讲,这钟灵毓秀之人一路都做了什么。
他要做这传奇的第一个见证者。
他引着明辰入帐,亲自为他倒了一碗酒水,说道:“与我说说,你这一路都去哪里了?”
明辰笑了笑,回道:“我自灵州立合镇出发西去,绕过匈奴主力……”
他简单将这一路所作所为,都说与了王翰博听。
只是这事情在他口中说来轻巧。
但是落在王翰博的耳中,却是恍若惊雷一般。
他瞪大了眼睛,呆呆地说道:“这……这,明大人真乃神人也……”
他还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么战斗的。
八百人这么孤注一掷闯进了草原之中,仿佛是神明指引一般,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杀气腾腾,以战养战。
明辰轻飘飘的几句话里,却是数万匈奴人累累枯骨。
杀杀杀!
他这一路杀了多少人呐?
明辰身形单薄,气质洒脱,站在那里好像就是个风流文生。
但是,好歹也在军队之中沉浮多年,王翰博看得出来,这人相较于两个月前在朝堂上的那文官,已经有了些细微的改变。
杀人杀多了。
“害……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明辰朝他摆了摆手。
王翰博:……
这话说的,这要是还不值一提的话。
咱们这些在军队里沉浮了几十年的将军又算得了什么?
“明大人,敢问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
说实话,这次西征顺利的过分,完全出乎了王翰博的预料。
匈奴人是很麻烦的,他们擅长游击,机动性拉满,很难抓住机会一举剿灭。
亏了明辰偷家,让前线的士兵陷入了混乱,这才促使了这场大胜。
原本预计这场战争是要打到冬天的,现在进度大幅提前,王翰博想听听明辰的意见。
毕竟对待匈奴的方略是他在朝堂上提出来的。
明辰就是项目的总工程师,即便王翰博名义上是三军统帅,但在大方向上,他还要遵循明辰的意愿和指挥。
“如何?”
明辰挑了挑眉,朝着王翰博笑道:“将军,我们都胜利了,你说要做什么?”
“匈奴的草场是他们的家,不是我们的家。”
“清扫战场,犒赏三军,收兵回家吧!”
王翰博一愣:“啊?”
“明大人,我们不再继续进军试试?”
说实话,他其实还不想走,他还想乘胜追击,继续前行,再立军功。
边境苦匈奴久矣,现在他们大胜,士气正盛,军心可用。
何不再进一步,一举打残匈奴人。
令他们再不敢骚扰乾元边境。
明辰摇头:“将军,战线每一次拉长都是对后勤的巨大消耗,你是将军,你应该懂其中的关键。”
“明大人,陛下愿意全力支持我们剿匪。”
“粮仓还富余,足够我们继续前行。”
“明大人,如今我军势头正盛,乃是剿灭匈奴的大好时机啊!”
王翰博是将军,也只是将军。
他只是一把奉命行事的刀,并不是一个总览大局的谋略家,他的目光有局限性,只会战争之道,也只能聚集于匈奴这一个小战场。
他当然知道战线拉长对于粮草的消耗,但只要朝廷可以供给,那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本就是灵州出身,他在私人层面上便对匈奴有着极大的恨意。
他的目的只是把这场仗打好,追求更大的战果和军功,并不会去节省资源,图谋更大的事情。
既然资源还有富余,他想再乘胜追击,取得更大的战果。
“匈奴虽然可恨,但并不是我们最重要的敌人,或者说,并不是需要我们耗费大量资源去针对的敌人。”
“我们只需要以最小的代价击退入侵者,打疼他们即可。”
老王有些上头了。
明辰微微皱眉:“王将军忘了明某在季取时说过的话吗?”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善于取胜的人不会一味的去争斗,善于谋划布局的人不需要战争就可以获得胜利。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要取得成果的。
如今战略目标都已经达到了,引发矛盾的引线已经被明辰点燃了。
继续战争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只是浪费,徒增伤亡罢了。
一瞬间,浪荡洒脱的书生似乎提起了些气势,多了些上位者的威严。
令人无法直视其双眸,无法违背其意愿。
王翰博:“……”
明辰太过于年轻,说话轻松随性,爱开玩笑,便抹平了一些地位的差距。
无论是地位比他高的,还是地位比他低的,与他都是平等的。
这就给人了一种错觉,王翰博差点都忘记了。
明辰已经官居新朝人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