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些建奴只会毫无底线的压榨他们、掠夺他们的粮食和财富,从来也不会善待他们。
就在这一刻,辽东汉人百姓心中的民族认同感被彻底激发出来。
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是往日的迷茫与恐惧,而是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祖大寿看着这些百姓们,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甚至觉得,此刻就算要带领他们去攻打盛京,这些百姓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与建奴拼命厮杀。
毕竟之前为了打赢松锦之战,皇太极可是下令抢夺了他们的全部粮食,导致许多辽东百姓的家人因饥饿而悲惨地饿死。
这对于这些百姓而言,绝对是仇深似海!
当然,这种事情祖大寿也只是想想罢了,他可不敢违背朱慈烺的命令。
不过他也知道,随着明军大获全胜,这样的人间悲剧,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
辽东地区的百姓们,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这一天下午,天色阴沉,厚重的云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负责通过热气球传递军情的士兵突然神色匆匆地跑到祖大寿跟前。
只见他的额头满是汗水,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大人,前方出现建奴,人数大概有五百左右。”
什么?
祖大寿听闻此言,原本还略显疲惫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整个人也来了精神。
因为他知道,大概率是多尔衮带着求和的队伍来了!
紧接着,没有丝毫的犹豫,祖大寿赶忙来到了军队的最前方,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多尔衮。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支建奴队伍便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走在最前面的,不是多尔衮又是谁呢?
此刻的多尔衮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处议和队伍的前列,原本带着几分忐忑的他,在望见不远处景象的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
在出发之前,他曾听闻明军有十五万人马,当时心中还暗自腹诽,觉得这不过是明军故意虚张声势、夸大其词罢了。
可当他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时,心中的那点怀疑瞬间被惊惶所取代。
放眼望去,眼前的人数绝对超过了十五万,甚至有可能超过了二十万!
只见二十万人如潮水般遍布整片区域,场面极其壮观!
密密麻麻的营帐像雨后的蘑菇,错落在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
数不清的大明士兵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长枪,整齐排列,每一个方阵都如同钢铁铸就的堡垒,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
猎猎作响的军旗在风中肆意舞动,上面的大明国号醒目无比,仿佛在向他们这些失败者宣告着胜利者的威严。
这般浩大的场面,好似一股无形的巨力,狠狠冲击着多尔衮的内心,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多尔衮望着这如渊似海的明军阵营,心中泛起一阵强烈的庆幸之感。
他暗自想着,还好当时皇太极英明决断,决定向明军求和。
若是真的与这样庞大的军队兵戎相见,就凭他们那点兵力,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随着队伍缓缓向前行进,多尔衮的心情越发沉重,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了起来。
原来,他们的周围不知何时聚集了不少辽东汉人。
只见这些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可眼中却燃烧着熊熊的复仇之火,死死地盯着他们一行人。
那目光仿佛锋利的刀刃,要将他们生吞活剥。
看到这一幕,即便多尔衮身经百战,但此刻他的双腿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之前对这些辽东百姓犯下了怎样的罪行,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不为过。
如今面对这般充满仇恨的目光,他怎能不感到害怕?
多尔衮尚且如此,跟在他身后的叶布舒更是不堪。
年仅十三岁的叶布舒,从小在盛京的皇宫中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见识过外面世界的残酷?
此刻望着周围那一双双恨不得将他们撕碎的眼睛,他的小脸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嘴唇也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着,几欲哭出声来。
再看其他建奴使团成员,他们同样被吓得失了分寸。
有的面色如土,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有的眼神慌乱,四处游移,不敢与周围百姓的目光对视。
还有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晃动,几乎要从马上跌落下来。
他们心里虽然明白自己是来议和的,明军不至于对他们痛下杀手。
可这种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却如影随形。
让他们感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了咽喉,每一次呼吸都无比艰难,实在是难以承受。
但最终,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了明军阵营前。
毕竟都到这个时候了,想走也是走不了了。
祖大寿与建奴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