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胆敢有人捣乱,去扰乱小峰一家,那大家都别玩了!”
林金栋用拐杖将地板敲的邦邦响:“我会让小峰直接带着钱,离开咱拍石头村,让他爱去哪去哪,反正别回拍石头村就行。”
“这10万块钱,够人家一大家子全部弄成城市户口了!”
城市户口,在1992年还是非常吃香的。
当在场的村民听到林金栋建议林一峰一大家子拿着钱离开拍石头村,脸色全都变了。
助学金,对于很多村民来说,已经是势在必得的事情了。
甚至有不少村民都开始计划这个助学金怎么用了。
如果林一峰这个时候离开拍石头村,彻底不和他们玩了。
那....
“谁不同意分配荒地,就是和我们拍石头村的人有仇!”
“就是,小峰已经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让你分配荒地怎么了?”
“俺啥也不懂,但是谁要是不让小峰给俺孩子发助学金,俺就弄死谁!”
“村长,俺支持你!”
钱不是万能的。
但有钱能使磨推鬼。
村民可能不知道10万是什么概念。
但是他们知道,如果林一峰真不和他们玩了,带着全家离开拍石头村。
那么他们孩子一个月20多块钱的助学金,可就彻底没了。
在自身的利益面前,村民们自发的团结起来。
...
荒地的事情,解决起来很简单。
只需要用利益将村民架起来即可。
不肯同意分配荒地?
可以,完全没问题。
先取消你家学生的助学金资格!
学生助学金,对于村民来说,简直就是命穴。
一个学生一个月能拿20多块钱的助学金。
种一年荒地才能赚几个钱?
荒地之所以被称之为荒地,那就是因为种粮食收成不好。
这样的地,真没多少收入。
林一峰第三次从拍石头村回来的第三天,林金栋就找上门,告诉拍石头村新学校的地址已经交涉完毕,林一峰随时可以建造新学校了。
“荒地的事情解决了?”
林一峰立刻带上一群人,前往村子南边的荒地进行查看。
7月初,大山中的天气依旧非常凉爽。
林一峰穿着短袖短裤,脚上罕见的没有穿休闲鞋或者运动鞋,而是穿了一个拖鞋。
他现在的样子有点像两广那边收租的靓仔,大裤衩子加拖鞋,没什么形象可言。
好在林一峰长得帅。
就算穿着这样,白叶槿的目光一直都在他身上。
村子南边的荒地,处在一个梯田上,大概六亩地左右。
这地原本是赵家两个兄弟的,上面种满了花生,但如今拍石头村重新分配了荒地,赵家两兄弟荒地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这地属于新学校的地址。
现在赵家两兄弟正在刨花生,他们头上戴着一个草帽,面朝荒地背朝天的,额头的汗水不断的低落。
荒地不是自己的了。
但花生还是。
拍石头村的花生,一年两熟。
初春播种的花生,在六月底七月初就成熟了。
晚春播种的花生,得到九月份甚至十月份才成熟。
赵家两个兄弟是比较勤奋的人,他们初春播种花生,等花生收获后,他们会在荒地种一些冬瓜和白菜,一种八九月份吃,另外一种一直吃到来年。
在林一峰带着一大群人来到荒地后,赵家两兄弟已经收了一半多的花生了。
“鲁哥,齐哥,你们给这两个兄弟拍个照吧!”
林一峰对拿着照相机的鲁哥和齐哥说到。
这两人,是中原日报的记者,前几天跟随者林一峰来到了拍石头村,在拍石头村短暂的住下了。
这两人,属于特派记者,他们的任务是拍摄拍石头村希望小学动工,等希望小学动工仪式开始后,他们才会返回报社。
这年头,记者可是极其重要的媒体资源,林一峰为了请中原日报的记者出现跟随者拍摄,没少花钱。
“好嘞!”
鲁哥是一个短寸头,个子不高,笑起来很憨厚。
他自我介绍时说自己也是农村出身,老家是在黄土高坡那边,对农民和大山有这天生的好感。
在郭冯生前往中原日报交涉的时候,他主动报名选择来拍石头村跟踪报道。
另外一个齐哥,头发很长,有点文艺中年人的感觉,他本来对此行时很不满意的,但架不住林一峰给的多,所以刚开始还摆着臭脸的齐哥,现在笑容是相当的灿烂。
蓝天,白云,黄土,以及辛苦劳作的农民。
这幅构图放在五六十年代,那必然是绝对的政治正确,登报是必定会嘉奖的。
但在90年代,这样的一副画面,已经很难引起大众共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