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一笔交易,无论哪家投行都非常渴望。
反正无论怎么交易,投行都不会亏。
因为投行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中间商角色。
很快,闻到金钱味道的各大投行,频繁拜访星海投资。
这其中,高盛的交易计划最为完备。
高盛准备多成立几家基金,将这些股票以基金的形式卖给各大金融公司。
至于金融公司要怎么交易,那就不关高盛的事了。
大摩,也就是摩根士丹利的手段同样不俗。
不过大摩的手段更为简单粗暴。
它可以帮竹下雅人联系大客户,直接进行交易。
“你们说,我们选择哪家投行比较好?”
“高盛和大摩的方案都很不错,我觉得最好是风险均摊。”
嘉本隆正更偏向选择国外投行。
一方面这两大投行金融能力更强,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坑本国投资者。
经过2个多月的封闭式管理,他逐渐意识到,日本股市十分危险。
股市狂热的炒作情绪,导致很多企业无心经营。
经过专业机构统计显示。
1989年上半年,日本对实业的投资再度降低。
无数的企业将钱放在股市,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这种模式绝对无法持久,早晚都要崩溃。
而日银的不停加息,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高盛和大摩是很好的选择,但本土证券公司也不能落下。”
“这里是日本,不是美国。”
菊野晋次也有着和嘉本隆正类似的转变,也想把股票全卖给国外投资者。
但他考虑事情更为全面,知道这样做很容易出现舆论风波。
山一证券还好,和星海集团关系较为亲密。
野村等证券公司就不一样了。
如果竹下雅人将交易全部委托国外投行,披露出来后,绝对会被报纸骂死。
他们根本不相信日本股市会崩塌,只会觉得竹下雅人卖国求荣。
“我也觉得,不能落下本土券商。”
想到日本国内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长泽正夫也觉得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索尼当初选择赴美上市都被骂卖国,竹下雅人的选择,同样也讨不到好。
“行,那就一家5%。这样也更容易出手。”
5%就是13亿美元,对于当下的投行来说,依旧不是个小数字。
有了决定,竹下雅人开始频繁和四大投行接触。
“约翰先生,欢迎来到东京。”
竹下雅人没想到,约翰·温伯格竟然会亲自承办这桩业务。
要知道,他不仅是高盛的高级合伙人,还是高盛的首席执行官。
更为重要的是。
他昔日的亲密合作伙伴,现在是政府的副国务卿。
这样一位可以影响美国的大人物亲自拜访,有点让青年摸不着头脑。
一笔13亿美元的项目,没必要在谈判阶段就惊动高盛的最高领导吧?
“很高兴能见到竹下先生,接下来打扰了。”
约翰·温伯格表现的很谦虚,一点也没有世界顶级投行的傲气。
不过这也正常,竹下雅人才是甲方爸爸。
简单打过招呼后,两人开始介绍身边之人。
竹下雅人这边除了3位社长,还有酒井秘书长和飞鸟法务部长。
约翰身边是差不多的配置,只是多了一个高级助理——亨利·保尔森。
竹下雅人忍不住看了几眼这位已经出现秃顶痕迹的中年人。
保尔森可不是一般人,他未来会成为高盛新一任总裁,以及美国财政部长。
就是在他的要求下,美国政府对雷曼兄弟视而不见。
说起来,雷曼兄弟其实和高盛集团颇有渊源。
雷曼兄弟最早也是高盛的合伙人,但后来脱离出去,被美国运通公司收购。
后来雷曼兄弟使用各种手段,又重新独立出来。
独立出来的雷曼兄弟,各种和高盛抢生意,关系变得极为恶劣。
当然,保尔森未来敢让雷曼兄弟破产,不仅有它得罪高盛一事。
主要是雷曼兄弟平日太过咄咄逼人,基本将华尔街的金融公司都得罪一遍。
最后墙倒众人推,无奈宣布破产倒闭,市场也被瓜分干净。
竹下雅人把高盛一行人送到王品川子酒店后,转头对三位社长嘱咐说。
“一定要注意那位叫保尔森的助理。”
“他是约翰先生的亲信,未来将会有大作为。”
约翰·温伯格是高盛发展壮大的大英雄,在高盛内部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
他推举谁,谁就更有机会成为高盛一哥。
“是,会长。”
与此同时高盛这边,约翰也和保尔森聊起星海集团高层领导。
“本人比照片看起来更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