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德银有这样一遭。不仅和他是华尔街外来户有关,也和德银的业务类型有关。
德银同样是投行,和高盛、大摩、雷曼兄弟有着激烈的竞争。
如果不赚钱也就罢了。
结果你大赚特赚,甚至比本土投行还要高。
这就不能忍了,必须干掉。
星海投资是对冲基金,不会有业务冲突,但也要防着赚钱太多这一手。
但有了高盛就完全不一样。
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帮助星海投资解决这些问题。
说起来,美国金融领域看起来是犹太人的天下。
但深挖下去,却是英裔和德裔的世界。
最强大的两家财团,摩根和洛克菲勒。
摩根是英裔,主打金融领域市场。大小摩,就是这一领域的王者。
同时,摩根财团也控制着许多实业。
无论是铁路还是钢铁,亦或者电力和通信,都是摩根财团占据主导地位。
洛克菲勒则是德裔,主打实业方面。
美国几大石油公司,以及各大医药公司,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产业。
同时在金融领域,洛克菲勒也多有投资。
高盛这家同为德裔创立的金融公司,就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扶植起来的。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大财团逐渐隐藏起来。
他们像是欧洲的祖先那样,将公司的经营权交给犹太人。
这样就算以后发生点什么,自己也会安然无恙。
犹太人也知道自己是替罪羊角色,所以拼命发展传媒行业。
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犹太人的好,以及二战的苦难历史,进而形成政治正确。
比如每个犹太人,从小就要阅读的传统智慧书籍塔木德。
其实这玩意,完全是二战之后犹太人现编的成功学教材,根本不是什么古老的智慧。
并且真读过这东西的犹太人,属于少数中的少数。
总之,经过犹太人的长期宣传和反复洗脑,确实有无数人对犹太人的各种故事深信不疑,觉得犹太人就是世间美好的集合。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以色列种种恶劣行为的广泛传播。
许多人醒悟过来,开始重新审视犹太人。
发现犹太人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好,甚至更为恶毒。
脑海中的胡思乱想,并没有影响到竹下雅人。
他又追着问:“不知道我们双方的合作模式,要如何进行?”
“我希望竹下会长可以将自己,以及星海投资的股票交易事宜,全权委托给我们高盛。”
“同时,我们高盛和贵公司,还可以合作成立一家新的私募对冲基金。”
保尔森很不客气,直接狮子大开口,想要吞掉更多利益。
“不可能,我和星海投资对股市的交易,不会全权委托任何公司。”
“我们最多可以做到,有需要的时候,第一个询问高盛。”
进入美股,也不是没有高盛就不行。
星海投资只是想追加一个保险,而不是为自己找个爹。
“没问题。”
保尔森也没想过达成愿望。
他玩的是鲁迅套路。
人类的共性就是喜欢折中主义。
先提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随后再提出自己真实想法,一个可行要求。
这样更容易达成目的。
“那不知道合作成立私募对冲基金一事,您觉得怎么样?”
“可以,但资金不能超过20亿美元。”
对于双方合作成立私募对冲基金一事,竹下雅人十分乐意。
因为这样的合作,就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
星海投资有高盛支持,如果想要针对,那么就要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有这个实力。
“好。不过我希望,下次星海投资旗下基金寻求投资的时候,给我们高盛一定份额。”
“没问题,高盛能投钱给我们公司,是星海投资的荣幸。”
就算保尔森不说,星海投资也会主动吸纳一定的高盛资金。
除此之外,大摩小摩,以及各实权部门养老基金,也不能放过。
既然是投资美股,那必然要带美国人赚钱。
如果缺少这部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判违反金融条例。
“哪里,能投资星海资本,是我们的荣幸才对。”
保尔森很开心,因为达成了想要达成的所有计划。
他本来也没想过,一上来就成立大体量的私募对冲基金。
因为想要劝说高盛的高级合伙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他是有总裁约翰支持,这才想要试一试。
但就算如此,他心中也不抱太大期待。
高盛没有和国外投资机构合作成立对冲基金的传统,想要说服大家,很难很难。
毕竟现在的投行中介生意旱涝保收,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