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了七八天,绘制了一堆设计图,感觉自己的理论无太大纰漏后,陈舟正式动工。
锻造室内开拓出的空间已足够使用。
不过在搭建锻炉之前,他还得烧些耐火砖出来。
室外整天阴雨绵绵,制陶窑无法正常使用,陈舟只能在锻造室内搭建一个临时砖窑,小批量生产他所需的建材。
好在锻造炉的体积不算庞大,需要使用的耐火砖不是很多。
没用半个月,他便准备好了足够使用的白泥砖,随后拆掉临时砖窑,在靠外墙的位置垒砌起锻炉。
……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陈舟向来喜欢选取保守些的设计思路,这个锻炉也不例外。
它的燃烧室与加热室使用的是非常传统简单的上下布局。
风室则与传统锻炉稍有不同——
加热后的空气有利于促进未燃气体充分燃烧,所以现代锻炉通常都有一个用于加热空气的换热器。
陈舟在设计锻炉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特意将风室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借助燃烧区的余温先行加热空气,随后再把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炉膛底部送入燃烧区。
锻炉的加热室是直通式结构,并无多余设计。
建造排烟系统时,陈舟倒是想过通过在总烟道中增添一条新通道,使烟气进入换热区,进一步利用燃料释放的热量。
不过风室中已有换热区,在烟道中再增添换热区总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倘若天气晴朗不影响室外工作,能搭建一座更大的制陶窑,陈舟倒有烧制一个方形陶缸,将其安装于加热室两侧,在锻造过程中顺便烧开水的想法。
可惜眼下条件不允许。
况且对于这个锻炉的实际表现陈舟心里还没底,便也不去想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只是专心致志地搭建这件可以帮助他走向铁器时代的“利器”。
……
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建造经验,如今作为半个“土木老哥”,陈舟搭建起锻炉还算得心应手。
不管是燃烧室还是风室,亦或是加热室都没难住他,只在制造风箱时遇到了一些麻烦。
由于不懂鞣制皮革,只在贴吧老哥那里学会了鞣制皮毛,导致他制造的风箱包边不严密,鼓动时总是漏风。
为此,陈舟甚至把珍贵的海豹皮都取了出来,用以代替羊皮,但改善并不大。
没办法,他最后只好将奥特曼皮套剪开,用橡胶材料混合铁皮包边,最终才达到了理想效果。
……
1662年3月17日。
历经一个多月的准备和建设,锻炉终于端端正正地摆到了锻造室外沿。
它整体呈方形,加热室悬于燃烧室之上,大约与陈舟腰际齐平,外层覆着一层白泥,看起来既笨重又结实,给人带来一种无法言表的踏实感。
……
提前切割好的小块金属整齐地摆在炉边的长桌上,漆黑发亮的木炭放置于燃料区。
挂在天花板下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还未点火,房间内便隐约散发出一股炽热的气息。
星期六和星期日站在陈舟身后,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个新造的庞然大物,暗自猜测这个古怪的建筑是用来做什么的。
……
“点火吧。”
第一次尝试锻造,陈舟脑海中不断闪现锻刀大赛中那些老铁匠的锻造过程,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正在逐步加速。
是骡子是马终归要牵出来溜溜,无论他如何忐忑,如何畏惧失败,今天都得开工了。
将砸成小块的木炭平铺在炉膛内,往其内放了些许干枯的细枝,伴着打火机清脆的按动声,火焰开始蔓延。
炉温飞速升高,站在锻造炉前的人尽皆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意。
望着通红旺盛的火焰,陈舟不由想起了教员的一首诗词——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
从类人猿到直立行走,再从石器时期到铁器时期。
这鲜红的火舌将要吐出的,既有用于农耕和生产的铁锹铁镐,但更多的,还是杀人的武器。
这般想着,陈舟回过头看了身后尚不清楚这锻炉对人类发展史意味着什么的两名土著,心中勾勒出了二人手持铁制武器与“同族”交战的画面。
“战争虽残酷,但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战争。
怕只怕,像他们这种生活在资源贫瘠地区的小部落,明明制度还很落后,却意识不到生产力和科技的重要性。
只知道一味地掀起冲突,互相吞并,这是自取灭亡的道路……”
……
一边观察火势,陈舟一边将两名土著唤到身旁,指导他们一人添炭,一人压风箱。
若在现代,有鼓风机和链条炉排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