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沙子毕竟是固体,难免会存在密度的剧烈变化。
试想一下,当你在一片松散的沙层中高速穿行,突然进入了一片密度骤然改变的沙区,这可能导致冲沙板因为阻力的突变,而直接倾覆。
在这种情况下,高速摔在沙丘上,真的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面对着林源的提问,孟涛胸有成竹的答道:
“当然考虑到了!你看这儿,我在板头加装的可调式破沙锥。
用半截卡车弹簧钢板改造的v形装置,平时折叠在凹槽内,当需要破沙时,只需用脚跟叩击板面特定位置,这片淬火钢锥就会弹出,瞬间劈开沙层形成人工沙崩效应。”
听到孟涛和林源的一问一答,米勒导演都听呆了。
这就是业界的最高水平吗?
关于林源是怎么拍出最强动作电影的疑问,很多导演都想要知道答案。
在大多数人不了解的外部人员看来,可能林源电影的功勋章,林源自己一人就可以独占90%,其他人只是他的辅助,属于被林源带飞刷荣耀。
但是从拍摄《疯狂的麦克斯4》的经验来看,米勒导演敢非常肯定的说:
绝对不是这样!
林源固然非常了不起,但是以孟涛为首的整个团队,也能起到至少40%的效果。
没有大家的群策群力,根本不可能拍出如此精彩的电影。
这对于其它电影公司的团队来说,其实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因为林源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团队可以。
团队能做到40%,这还不够吗?
哪怕林源不亲自出演,有这样一个团队,也一样能拍出极为精彩的动作电影。
米勒导演若有所思,他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长期的搭上这辆快车呢?
“来吧,光说不练假把式。试试看?”孟涛的话,打断了米勒导演的沉思。
“等等!”听到林源要试用冲沙板,米勒导演立刻说道:“等我架好摄影机,放飞拍摄无人机!”
不仅仅只是最终的拍摄画面有价值,过程中的画面,一样是未来电影片尾花絮,来自于单独制作纪录片的宝贵素材,米勒导演自然不可能错过。
从前几天的流沙格斗场,到刚才林源攀爬钻井支架,米勒导演都一直在不停的记录素材。
等了一会儿,米勒导演做好准备后,站在沙丘顶端的林源,把脚套入了铁板之中。
而孟涛,米勒导演和gakki酱三人,则已经爬上了越野车,准备跟随着林源的滑行拍摄。
否则没一会儿,林源就滑出了他们的视野。
“准备好了吗?”孟涛问道。
林源伸出了右手大拇指,然后深吸了一口气,进入状态之中。
拥有【大师级水上运动】的他,在冲浪领域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超级天才。
虽然冲浪和冲沙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又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林源凭借着超强的神经反应速度,以及绝对的平衡性,更有【身心合一】天赋的支持,因此在冲沙领域,也绝对是大师级以上的水平。
此刻的他独自面对无边无际的沙海,气温显示约2.5度,空气中飘散着干燥的沙尘气息。
他深吸一口气,肺部感受到微微的凉意,但很快被体温驱散。
“出发!”
“该出发了。“他低声自语,身体微微前倾。
冲沙板切入沙坡的瞬间,林源感到一种恰到好处的阻力——既不算松散,也不坚硬。
他压低重心,感受着沙粒在板底流动的细微变化:
表层5cm是松软的“活跃层“,沙粒流动如水银。
下层则是紧密的“基底层“,提供稳定的支撑。
偶尔遇到的碎石被板刃弹开,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林源感觉到胫骨传来高频震颤,这是板底导流槽正在与亿万颗石英砂摩擦的震动反馈。
伴随着愈发密集的震动,林源的速度也在不停的加快。
30公里/小时……
40公里/小时……
50公里/小时……
60公里/小时……
当时速超过60公里的那一刻,林源感到脚下传来的震动感,骤然降低了一大半!
这就是孟涛所说的,当时速超过60公里时,底部的这些沟槽,会引导表层沙粒形成类超临界二氧化碳态的减阻层,就像数百万颗微型滚珠轴承在同时工作。
真的是速度越快越丝滑啊!
连见多识广的林源,都不禁感到这种体验好神奇!
速度越来越快,林源感觉到自己像是要飞了起来。
身体产生了本能的愉悦感,但是林源很清楚的知道,此刻的危险正在指数级的提升。
现在的时速已经超过了80公里,但凡有一点点意外,哪怕是摔在沙堆里,他的伤势绝对会比前几天那次更严重。
等之后速度进一步增加,时速超过100公里之后,他将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