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侍中是见过宋煊此人,他的脾性可了解?”
曹利用没想到自己会被突然点名,于是下意识开口:
“回太后,此子待人接物倒是豪气,见识不小,才华也好,若是他将来能够考中进士,必定能够为朝廷效力。”
刘娥倒是挺意外的。
一向不好相处的曹利用,会如此高评价一个学子。
宋煊有才华的事,众人都晓得。
有见识这事,也从他写的策论里让他们了解了。
尤其是西夏国主李明德还挺配合的在边境搞事了。
如今大宋天子年幼登基,无论是契丹还是西夏,都想要试一试大宋的深浅,希望能够占到一些便宜。
吕夷简更加确信,曹利用他公然在朝廷上夸耀宋煊,那便是真的起了召他为婿的心思。
看样子老曹的野心不小啊!
北宋二府制度,枢密院与中书省相互制衡。
目前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事,宰相与枢密院长官之间是互不通气的。
只有到了庆历年间,因为宋夏战事,才一度以宰相兼任枢密使。
整合大宋的所有资源,战事一结束,立马分权。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能站在这里的,哪一个不是人精?
“既然应天书院缺钱,又是官学,哪能让一个尚且弱冠的学子挣钱养书院?”
“朝廷总归是要拨些钱粮的,晏殊有困难也不跟朝廷说,是觉得我不会理会他吗?”
刘太后此话一开口,几人鸦雀无声。
“你们拟出个章程来,我是知道今年进士里,有好几个出自应天书院的。”
“喏。”
待到今天议事结束,宰相们便回到中书省,曹利用回枢密院,想了想又回家继续写信。
赵祯也离开这里,直接喊来自己的心腹宦官杨怀敏,让他去把皇城司下辖的探事司亲事官招来。
高遵甫跟他爹一样都是门荫入仕,全都是将门子弟。
他十几年后生的女儿高滔滔,也是一位临朝听政的主。
“拜见官家。”
高遵甫很是意外,不知道天子突然召见自己所谓何事,故而一直弓着身子。
只有正式场合臣子才会跪拜皇帝,平民百姓见天子只需要揖拜礼就可。
赵祯瞧着高遵甫道:“朕可以信你吗?”
听到这话,高遵甫立马跪在地上:
“官家,臣自祖父起便为大宋征战,臣父亦是如此,臣也愿意为官家鞍前马后,誓死效忠。”
不是谁都能给皇帝看家护院的,大多数都得三代清白。
虽然武将们遭到打压,但是他们的子嗣一般都会在禁军有个官职,一辈子衣食无忧。
高遵甫很是激动,难不成天子这是要反抗皇太后了吗?
“好。”赵祯这才从严肃脸换成温和的脸:“朕要你帮我去查一个人。”
“请官家明示。”
“宋煊。”
在大殿内,太后刘娥正在接待刘晔。
刘晔要去河南府当知府。
此人先世代郡人。后魏迁都,因家河南。
唐末五代之乱,衣冠旧族出系无所考,惟刘氏自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环隽至晔十一世皆葬河南,而世牒具存。
所以刘娥独自召见他。
刘娥知道他们家是名族,想要见一见刘晔的家谱,说什么恐与吾宗同也。
结果刘晔非常不上道,前几次都拒绝了。
今天被再次召见,刘晔见拒绝不了,直接装作晕倒中风了,根本就不理太后这茬。
这也不是刘娥第一次跟朝中姓刘的认亲戚。
主要是刘娥出身歌女,家境贫寒,显得极为自卑,连她父母的身世都是编纂的。
当然刘娥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我这么牛逼,那必须得有一个牛逼的祖上才更能彰显实力啊!
这种事自古以来给自己找牛逼祖宗是做法很常见。
刘娥执政手段是有一些,但认祖宗这种事嘛,与同样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差上不知多少倍。
如今又以太后身份摄政,可她自己家里人丁稀少。
唯一的外戚还是她那个改姓的前夫哥,根本就无法为她在朝中提供太多的助力。
刘娥的摄政地位并非所有人都认可。
尤其是部分士大夫和宗室成员对她的权力持怀疑态度。
故而刘娥急需要在朝中找一堆簇拥,认亲戚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可刘娥发现并不是所有士大夫都跟张耆一样。
再加上刘娥又有要穿龙袍的小道消息出来。
她是要效仿武则天吗?
那谁还愿意跟她粘锅啊!
躲还来不及呢。
刘娥见刘晔中风了,大惊失色下。
脸色又极为难看。
他宁愿这样都不与我承认有亲戚关系。
如此看不起我?
岂有此理!
但她却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