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宋悍臣 > 第139章 功成不必在我(二更)

第139章 功成不必在我(二更)

三去陕西等地游学的缘故。
    到底是家里有人当官,还是能照拂家人的。
    “西北那地有什么好的?”
    晏殊瞥了宋煊一眼:“大宋如此多的地方,就容不下你小子为官治理一方了吗?”
    “大宋的地盘真的多吗?”
    宋煊一句话就给晏殊噎住了,他当即瞪了宋煊一眼:
    “住嘴,以后这种话少说。”
    宋朝土地缩减不小,再加上宋太祖拿着玉府在云南那地界划了条线,说朕就要这么多地方罢了。
    当然也可以理解,更南边在他们看来都是野人了,完全没有教化的意义。
    林子密,毒蛇毒虫一大推,实在不适合居住。
    直到沐英带领大批士卒移民过去,才慢慢掌控云南等地。
    “我看你总是想要挑起战事,到时候获得军功的武将大规模出现,封无可封后,万一重演五代旧事,你小子担得起责任吗?”
    “晏相公。”宋煊用折扇遮住自己的面庞:
    “战事不是你想不打就能不打的,至少咱们这代人打了,兴许子孙三代就不用打了。”
    “咱们不打,那就等着子孙三代被打吧。”
    “更何况俺的策论想必你也看过来,范院长为何只放了一半张贴出来,你我心里都清楚为何。”
    晏殊当然清楚西北李明德那个西夏王开始在边疆挑衅了,自从他击溃了五十万辽军,膨胀的很。
    他不得不承认,宋煊那个策论预料的对。
    西夏狼子野心,李明德就是在为他称帝做准备。
    “哎。”
    宋绶悠悠的叹了口气,纵然他总是看不上宋煊,但不得不承认宋煊的话却是有道理。
    无论是对西夏还是辽国,战争迟早会打起来,绝不会因为一纸合约,就能世代都和平下去。
    无论是大宋或者大辽,将来只要出现一个进取心较强的皇帝,都会撕毁这个合约,然后为自己打下更多的疆土。
    相比于真宗皇帝靠着伪造天书,去泰山封禅来“标记”自己的功绩,许多有志气的帝王,都会通过对外战事来证明自己的功绩。
    尤其是大宋目前还是一个未曾一统的国家。
    今后必然会皇帝想要证明自己的。
    “如今宋辽之间和平不足二十年,无论是谁都不会轻易掀起战事的。”
    晏殊双手背后,慢悠悠的走着:
    “至于西夏挑衅,大宋也不会惯着它,你宋十二且把心思放在肚子里,边疆士卒可不是厢军比得过的,还轮不到你去冲锋陷阵。”
    “不错,你目前的心思,还是把心思放在温习功课上,争取能够通过解试。”
    宋绶对张方平寄予厚望,自是不希望被宋煊带偏,故而也开口:
    “今年光是应天府参加解试的学子,就会超过三千人。”
    “三千人?”
    张方平觉得还不如十二哥说的多。
    “兴许会超过五千人的。”
    晏殊作为知府,对于七个县的学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就算他取士稍微宽松一点,不用百里取一的概率,但通过率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三。
    “哇哦。”
    张方平终于惊讶了:“十二哥,那竞争还蛮大的。”
    宋煊也是颔首:“俺也没想到人数会如此多。”
    “你小子知道就好。”晏殊还是劝了一嘴:
    “朝廷的解试可不是一个入院考试能够相媲美的,你们二人莫要自傲。”
    “明白。”
    宋煊又回想着班主任王洙的话,这阵子自己还是要多多练习西昆体,顺便把四书五经背的再熟一些。
    那些经典名言,宋煊虽然背下来过,可也会随着时间而遗忘,不像张方平那个过目不忘的天赋一样。
    人家记那些文字跟吃饭喝水一样寻常,普通学子在这方面只能下苦功夫。
    “晏知府,那个事你想出来主意没?”
    晏殊听着宋绶突然用如此正式的称呼,一时间有些不理解。
    你说的是哪一件事?
    宋绶见晏殊如此神情,颇有些好笑。
    他晏同叔是不想在宋煊面前,什么都问一问他的主意吧?
    一个知府有个幕宾也说的过去。
    朝中那几个宰相,哪一个没有自己的幕宾?
    幕宾这个群体大多都是宰相的智囊。
    他们负责信息的汇总,参与决策过程,提供专业建议,甚至去帮宰相办一些特殊任务。
    这也是吕夷简干掉李迪的幕宾后,顺利扳倒了李迪,让他腾出位置,滚出朝廷中枢的手段。
    范仲淹、王安石都担任过幕宾,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宋绶觉得晏殊根本就无需过于自傲。
    况且当官嘛,总是要有些事交给手下人去做的。
    你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何能证明他们各自的本事,将来还如何把他们提拔上来!
    如今张亢从窦臭那件事抽身之后,已经听从宋煊的建议,亲自去踏勘附近的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