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臣颓然的坐下。
毕竟与辽国签订兄弟之盟。
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会破坏的。
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到时候私自开战,自是要成为千古罪人的!
尤其是大宋针对辽国,那也是胜少败多。
否则也不会被人打到澶州来,威胁首都开封。
“当然也有其余的法子。”
“什么法子?”
王尧臣等人自是看向宋煊。
无论如何大家都是一体的。
将来争夺同一个官位的人只多不少,那何时才能当上“宰辅”?
在座的谁没有过宰辅梦呢?
“西北建功。”
“西北建功?”
“对。”宋煊环顾众人道:“我听闻西贼总是来寇边,况且自古以来那里便是我们中原王朝地盘,夺回河西走廊,不仅能让百姓富起来,还可以增添许多官位。”
“那里的地盘也并不全都是沙漠,听闻绿洲颇多,尤其是域外女子,长相不同于中原,可以试一试。”
“哈哈哈。”
宋煊最后收尾的话,倒是让众人一阵大笑起来。
至于西北之地。
怕是有些难熬!
大家去陕西当官,众人都心里犯嘀咕。
更不用说比陕西还要远的地方。
那里不光只有西贼,还有其余各种蛮夷。
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更加容易被贼子所害!
包拯在自己的班级里,听着众人议论,此事由宋十二出面挑头,定然能够大获成功之类的。
到时候惠及的便是天下学子,我等定要共襄盛举。
绝不能在这件事上退缩!
包拯越发觉得谣言的可怕,竟然会让如此多的人丧失理智!
他们对宋煊了解吗?
就如此的盲从,到底是谁想要害了十二郎!
正在包拯内心百般质问的时候,旁边的人却兴冲冲的道:
“包兄,我素来知道你与十二郎相熟,可否代为引荐一二?”
包拯黝黑的面庞,并不想跟他们过多交流,但碍于同窗情面,他开口道:
“据我所知,此事并不是十二郎所为,你们都是从那里听到的消息?”
……
晏殊接到范仲淹派人送来的消息。
希望他能够派出兵丁站在应天书院外,进行围堵。
避免有人把事情给闹大!
晏殊再次快速的瞧了瞧范仲淹送来的书信内容。
“不对劲。”
“有人蓄意搞事。”
“怎么了?”
晏殊把书信递给一旁的宋绶,让他也看看。
“要坏事。”
宋绶看完后,也是惊出一声冷汗。
“宋十二他当真是想要搞事不成?”
“真以为朝廷里的相公们回容忍他一次,还会容忍他第二次?”
晏殊却是摆手:“此事绝非宋十二所为,莫要中计!”
宋绶自是明白晏殊对宋煊是何等的看重,就如同自己对张方平如何看重那般,所以宋绶还是小声道:
“同叔,此事非同小可,纵然不是宋煊所为,可一旦众人把他架起来,你觉得他还会无动于衷吗?”
晏殊很是奇怪的瞥了宋绶一眼。
无论如何,晏殊都相信宋煊不会做出什么愚蠢之事。
这便是神童之间的共识。
一旦做出蠢事,岂不是被人疯狂耻笑!
晏殊明白宋绶可能不理解,随即又耐心的解试道:
“无论如何,像这种蠢事,你都不要认为是宋十二主动做的。”
“如此一来,你才不会有如此偏见。”
宋绶再一次被晏殊的话给搞得莫名其妙。
你对宋十二未免也过于高看了吧!
“难道你不知宋城的泼皮都被他给打服了?”
宋绶瞥了一眼门口:
“这是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
“我记得宋十二是有马弓手这么一个帮助官府的名头,他去打压城中泼皮,不让他们去生乱子,全都老老实实挖大粪,运大粪,培养肥料,卖肥料,有什么不好的?”
毕竟接连出现恶劣事件,连宋城的县令都被换掉了。
就是为了整治这种环境。
晏殊作为应天府知府,面对朝廷的命令,他还是有些头疼的。
未曾想宋煊自己个就把这件事办了,而且还办的如此漂亮!
“宋十二让一帮泼皮改邪归正,无论如何都是有功的,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谁不对他感激涕零!”
晏殊瞧着宋绶:“你不要总是把眼睛放在他的缺点上,而觉得他的手段拿不上台面来!”
“那也是宋煊去亲自去斗殴,打出来的名头。”
晏殊对于宋煊的手段并不赞同,但是结果却是执行好了。
那那点手段就算不得什么了,只能夸一句宋煊充分发挥了自己勇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