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宋悍臣 > 第205章 官家的小习惯

第205章 官家的小习惯

    吕夷简当即推出了范雍,离得近,而且也是他的管辖范围。
    刘娥看向王钦若见他没有什么反应,随即发声:“还有推举人选吗?”
    “启禀太后,我认为吕夷简所举荐之人极好。”曹利用也是学会了抬人一手:
    “范雍虽有治理经验,但是万一事态越发严重,极有可能会发生战事,私以为以曹仪为副使,也可辅佐范雍。”
    曹仪是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子,属于将门虎子,是有一定的战事经验的。
    这项安排就算是王曾等人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其实他们发现曹利用改观了很大,不像以前一样嚣张跋扈,反倒是谁提的意见他都觉得不错。
    唯有在军事的事情上,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此一来,搞得大家都不知所措。
    他们不明白曹利用到底是怎么回事,突然改了性子?
    莫不是太后在暗中敲打过他了!
    曹利用如今是无人能够压制住他,所以才嚣张跋扈。
    这个压制,目前朝中也无人,实在是不明白。
    曹利用却是狠狠的践行了宋煊给他出的主意,在朝中当个好好先生。
    至于什么座次都不在重要了。
    今后他可是要配享太庙的。
    有了这么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曹利用不屑的与他们在争论什么。
    无论是刘娥还是同殿为臣的宰相们,都想不明白曹利用为何突然改了性子。
    但不重要,至少曹利用的态度让他们舒服,而且情绪价值也是给到了。
    这一点他们非常满意。
    坐在皇帝位置上的赵祯却是看得明白。
    曹利用去了一趟宋城,见了宋煊后,回来就收拢了自己的臭脾气,而且不自大了。
    这件事,赵祯是极为满意的。
    否则手下的宰相们不和,真的会让赵祯感到头疼,一时间又没有办法给他们说和。
    唯有宰相们齐心协力的为大宋办事,天下百姓才能少吃些苦。
    “吕夷简与曹侍中所言可有异议?”
    刘娥的询问,众人都表示赞同。
    那便安排范雍为主使,曹仪为副使,立即出发前往西北处理此事。
    待到议论此事后,依旧是回到了有关科举考试改革的事情上。
    各地到处传回来一些消息,便是学子们恳求能够收回新政。
    几个宰相又是一阵议论,倒是没有达成一致。
    而刘娥依旧不肯放弃试探曹利用,又把问题抛给他。
    “回太后,家父虽是以进士入仕,但臣却是以武职入仕,对于科举并不了解。”
    “可是王曾说的也在理,大宋的官员越来越多,自是需要优中择优。”
    王曾意外的瞥了曹利用一眼,毕竟在这个小群体当中,王曾一度认为曹利用是视自己为最大的对手。
    未曾想这么长时间,问他话,他便觉得自己说的对。
    “可是吕夷简所言也有道理。”曹利用又拉了回来,并没有搞偏架:
    “突然改革,并没有让许多学子适应,怕是会闹出事端。”
    刘娥突然有些想要放弃试探的想法了。
    曹利用这是觉得谁说的都对,但是他就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且给出的理由,也是颇为符合他这个枢密使说的话。
    若是真的在科举考试上说谏言,定然会遭到那群文人宰相的集火。
    你一个臭丘八,也配给科举考试提意见?
    故而这种事大家就是维持面上的体面,问一问罢了。
    “太后,陛下,此事不仅要迅速推行,而且还要在明年的春闱推行以策论为主导,而不是诗赋。”
    王曾又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列举了策论为主的好处和理由。
    诸如选拔实用人才,策论要求考生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考察考生的治国理政能力和实际才干。
    减少浮华之风,策论注重内容而非形式,能够减少科举考试中的浮华文风,提倡务实学风。
    这其实是为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的开端,反对骈文的华丽空洞。
    因为西昆体当真是过于空洞。
    当官之后,就会写诗来与同僚在酒场上应和,于官场、朝廷无益。
    最重要的是诗赋的缺点:迎合考官喜好。
    诗赋考试容易导致考生揣摩考官喜好,投机取巧,而非真正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每个考官看诗赋都是有着极大的主观。
    不像是策论,至少大多数人都能看出来学子的想法。
    到时候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并不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那对大宋还有什么好处!
    王曾与吕夷简因为科举变革这件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曹利用站在一旁看戏。
    自从自己退出后,他们文官一致对外先把他排出小团体的操作就失效了,转而内部相互攻击。
    谁都不愿意服气,都想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