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赵祯是一个宽和仁厚的皇帝,可他内心深处依旧是有着极强的好战因素。
仁宗时期的对外战争,以范仲淹等镇守西北的主战派,都不如东京城里那个最大的主战派赵祯的想法更加激进!
无论是祖上要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还是如今西北之乱。
赵祯都渴望能够武力征服!
因为他没有,所以才渴望拥有!
赵祯继续往下看,至于什么宋城及时雨之类的称号,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果然出门在外,他就喜欢给自己编绰号,不轻易以真名示人。
皇城司的人还探听到了书院学子对于朝廷新规有些反对的意见,竟然有学子暗中打着宋煊的名义想要去找官府要个说法。
看到这里,赵祯也是有些气愤!
好在是宋煊他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件事给处理了,才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了。
如此种种,越发让赵祯确信,宋煊他是一个有本事之人。
将来定然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赵祯可以确信,其余人绝对想不到,自己与宋煊早就认识这件事。
谁说皇帝没有心眼?
赵祯为人宽厚,并不代表他蠢笨如猪,甚至更有想法。
只不过因为如今有刘娥这个太后压制,自是把许多心思都压在心中,苟起来。
这个主意,当初还是听宋煊随口说的。
“当真是不知道这次他能否考中啊?”
赵祯看完之后,便把信件收拢起来,随即拿到三国演义继续看了起来。
……
科举考试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考上后自是能够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考不上,那也是穷困潦倒的下场。
此番又因为朝廷的新政,当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本就不多的解额,还要许多通过发解试的老生争抢,众人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休息那天,众人坐在宋煊家里。
宋煊发现好几个人嘴上都长了燎泡。
明显是上火,担忧自己的无法在科举当中通过。
宋煊倒是哼笑一声:“王兄,你这是怎么了?”
王泰扭过头去,不想搭理宋煊。
这屋子里没有一个人能够跟宋煊比心态的。
此番发解试,名额那么少,总归是要有许多人落榜的。
张方平依旧在低头看书,妄图把所有历史都融入脑子里。
避免到时候成绩过于难看。
“你们一个个都都说要与我争这解元,怎么还没开考,就全都认怂了?”
“谁认怂了?”
王泰立马就回过神来:“我只是缺水,这阵子学的太累了。”
大家趁着今日休息全都在弄保状。
总之全都是心神绷紧。
宋煊倒是无所谓,继续安慰众人道:“这点考试用得着放在心上吗?”
张方平的眼睛也从书本上收回来,想要看看十二哥说什么心理辅导的话?
毕竟他早就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心里都是有些问题的。
他们确实听宋煊道:“自隋唐以来,科举便是天下读书人的龙门,可这龙门之下,不知埋没了多少白骨。”
张方平眼神当即瞪大。
万万没想到十二哥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十二郎,你若是不会说,便不要说了。”
王泰气急败坏的捂着自己的脸:“有你这么给大家宽心的吗?”
“就是,平日里你宋十二挺能说会道的,今日叫来大家就是为了来打击我等的吗?”
“哈哈哈。”
宋煊忍不住放声大笑:
“你们都觉得自己成为科举一途上的白骨,可我宋煊自是要成为科举一道的佼佼者,踩着你们这群白骨上岸,若是不服,尽管在考场来战。”
“好好好。”
包拯作为这群人里岁数最大的,他自是哼笑一声:
“你这个激将法当真是弱的很,不过我应了。”
“还有我!”
王泰自是不肯服输,谁还没有个考解元的梦想?
“宋十二,你且小心了,此番想要夺取解元之人不急其实。”
吕乐简虽然没有嘴角长泡,但是也是学习的心慌,他当即推出了一个人。
“赵概,你也是有印象的吧?”
“他可是受到过文坛名士刘筠、戚纶、黄宗旦的称赞,诗赋一途上,依照西昆体的创造,更是远胜于你!”
“你若是想要考取解元,怕是有些困难。”
赵概?
可是考了探花的,实力强横!
“而且他也会几手武艺,太祖长拳也是耍的开的,待人也和气。”
众人说着赵概的优点,简直就是与宋煊行事差不多。
他性情敦厚持重,又喜欢往外舍财帮助他人,
唯一不如宋煊的便是他与韩琦差不多,沉默寡言。
但又与韩琦不一样,他不喜与众人交往。
“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