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很难有什么变种题出现!
“考过便知道了。”
宋煊随即摊摊手:
“只要你考的次数多,心也早就该麻木了,进了考场也不至于紧张的尿裤子,看了题也不至于头脑发懵,无法答题。”
几人被宋煊的话说的嘿嘿笑了起来。
毕竟真的有人进了考场,吓得尿裤子的事。
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帮学子,心态当真是不够好。
“罢了,罢了,快进考场吧。”
包拯瞧着人群减少了不少,总算是能减少排队。
此时站在门口盯着搜身的正是宋城知县宋祁。
他双手背后,瞧着这帮学子,心中十分感慨。
毕竟他也没有脱离此道许久时间。
宋祁瞧着宋煊在那里被搜身,倒是上前主动搭话:
“十二弟,我一直都让你五哥叫你有空来家里坐坐,为何一直不见你的身影?”
“好叫宋知县知晓,我那铺子还挺忙的,洵日更是要写些东西才好维持。”
“我知道,三国演义嘛。”
宋祁倒是觉得宋煊文采不错,随即又笑道:
“可是科举考试又不考写这些玩意,我一直都以为十二弟是个聪慧之人,如何关键时刻拎不清啊?”
“拎不拎得清这种事,还是在于个人的看法。”
宋煊接过考篮后,笑着点头走了进去。
宋祁瞧着宋煊走过自己,那副不卑不亢的样子,说什么他也喜欢不起来。
倒是他大哥那谄媚的劲头,自己还是很欣赏的。
没什么本事,但至少有了生存的本事。
光是这一点便比许多人强上不少。
读书人都过于清高了,觉得自己定然能够在科举场上,杀出个扬名立万来。
可惜,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科举场上的白骨!
宋祁不知道宋煊的实力,但是通过他大哥的描述,却又有些相信,宋煊是有些读书天赋的,但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比如经营他那个铺子,整顿宋城泼皮。
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在三国演义里给写的那么厉害!
他宋十二当真是好大的脸面呐。
宋祁是看过三国志的,羽威震华夏。
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等等。
胡写罢了。
宋祁瞧着宋煊越走越远,最终拐进了院子里,这才收回目光。
他见过太多诸如宋煊这样孤傲之人了。
宋祁倒是很是期望,宋煊得知再次落榜的头颅,是否会今日这般继续昂着?
宋煊则是打量着密密麻麻的学子,总之就是人真的多,而且议论纷纷的声音纳入耳朵。
在这炎热的八月,更是让人心浮气躁。
不少学子擦着头上的热汗,不知道是因为心中恐惧,还是真的是易热体质,这就汗如雨下了。
作为主考官的晏殊自是请了不少郎中前来坐镇,以免在考场上考生发生意外。
这种事却是十分的常见。
晏殊早早就抬眼瞧着宋煊进入考场,依旧是那般的自信从容。
即使宋煊当众宣扬他要考中解元一事,并且为此努力了很长时间。
可晏殊心中依旧没有太多的底气相信他。
毕竟能在这科举考场闯荡出来的学子,总会有不少卧虎藏龙之人,脱颖而出!
随着院门关闭,晚来的学子也不会放进来了。
铜锣响起。
作为主考官的晏殊开始从第一个考场宣布纪律。
其中最后一点,便是报考的人数过多,朝廷决定要开启以前的策略。
那便是先诗、赋,后策论,墨义、贴经等,且实行“逐场去留”法,即诗、赋成绩过关,才有资格考策论等等。
如今也是以诗赋为主,只要这个不过关,后面的也不用考了,白白浪费所有人的时间以及官府的各种钱财。
一听这话,众多学子又忍不住哀嚎起来。
本来参加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在连科举法子都复古起来,变得更加残酷。
谁让大家赶上了呢!
只要你想要走这条路,哀嚎也没有什么用,只能被动的接受。
若是有人胆敢趁此事大闹考场,定然会让你进了大牢,并且剥夺你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所以此时听了主考官所说的规矩后,许多考生越发感到焦躁不安。
宋煊悠悠叹了口气,果然进士考试主要取决于诗、赋文辞是否工整。
即使到了仁宗朝,依旧没有闹出什么风波来要求改革呢!
晏殊却是另有深意,此举也是为了推动科举改革的进度。
把从诗赋的重点转移到策论上来。
下面的人闹哄哄的,些许声音才能被朝廷采用。
宋煊随意望向周遭,看向大家都如此担忧,自己就没什么担忧了。
看样子他们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