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再一次被搜检是否夹带书籍入场,而且不允许自己带茶具等等。
这也是为了防止意外,污了试卷,从而做出标记。
当然了,考进士科的举子,在考场当中待遇会优于其他科。
礼部贡院试进士,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子对拜,而且所设置的考场有茶汤。
你若是渴了,可以跟考官说,给你倒一杯茶。
若是卷子再出水渍问题,那便是要整张都要重新写。
反正你看看你时间够用不!
像是其余诸科,都是渴了饮用化砚台的水。
如今也不需要过夜,避免了有人在蜡烛当中夹带一些纸条。
宋煊放眼望去,与自己一个考场的举子们,多数都显得很是亢奋,恨不得试卷发下来,他就立即来做。
也有人紧张的请示想要去如厕。
“十二哥儿!”张源跑过来,颇为欢喜的道:“你坐的如此靠前,我是借着上厕所的事与你打招呼。”
宋煊也颇为惊喜,哈哈哈笑了两声:
“方才进来的时候天色还没大亮,没往后看。”
张源随手指了一下,宋煊瞧见是自己的斜后方。
如今考试时间还没有考试,主司并没有呵斥。
但是张源也不敢多做停留,而是摆摆手就直接走了。
宋煊倒出一点热水,拿出墨开始磨,做好准备工作。
待到时间差不多了,本场的主司示意众人起身,跟着他一起对拜。
仪式结束后,一支香就被点了起来。
主司开始宣布考场纪律,一旦有作弊现象,立马就开革出去,并且永远不能在参加科举考试。
若是你有关系,改过祖宗也能从头再来。
随着一声锣响,便有专门的人举着牌匾过来,上面有考试内容。
(锁院制:即考官一经确定,立即锁于贡院,断绝与外界联系,避免露题及请托。)
目前这种模式还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到了北宋后期宰相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以及南宋秦桧的儿子,都是有人主动给泄题的。
宋煊瞥了一眼,好家伙,第一道题便是春秋的郑伯克段于鄢。
其余举子也是眉头紧皱。
这道题出的也忒偏了些。
张源眉头紧皱先是把题目给抄上,一会洗洗再想。
在北宋的科举考试当中,经义虽然是对儒家经典深层义理的阐释与发挥,但是核心是以圣贤之言解答现实问题。
既要通晓经义,表述也要有文采,两者兼备才行。
如今赵祯都不是刘太后的亲儿子,也更没有什么兄弟。
赵恒有两个儿子,赵祯是六哥儿,前面五个哥哥全都早亡。
宋煊随即把题目抄在草稿纸上,像是这种题目你要是不会写,也的按照格式写。
空白是不被允许的,你态度不行。
宋煊想了想,那就是宗室问题了!
兴许是前阵子宋煊在街上说你也配姓赵,这件事的传播影响了出题者的思路。
这帮当官的并不觉得自己的俸禄高,反倒是惦记起宗室的待遇过于优厚,想要砍他们的待遇。
不过宋煊也不在意,反正就是考试,目的达到了就行。
宋煊按照夫子的教导,写了一下这段话的含义,顺便引申到宗室管理以及政治伦理上。
再溜达了两圈,然后第二道题是春秋的齐桓公伐楚。
宋煊一时间也不好猜是跟西夏呢,还是跟大辽之间的策略。
礼记当中的《学记》教学为先,以及冢宰制国用。
以及特别基础的关雎,后妃之德,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宋煊更是眉头微挑。
这帮读书人的私货可真多啊。
就算这首诗放在刘娥面前,她也会觉得是那种鸟在河边求偶的。
可是真正的意思,是后宫教化。
总之,大宋的臣子都不希望刘太后效仿武则天行事。
宋煊瞧着这些题目,从太后到宗室,宰相,最终到学子,一个都没有放过,至于周易的泰卦,九三,无平不陂。
如此有难度的题。
宋煊都怀疑这群出题人也是分ab卷的。
皇帝一说要扩招,立马就把难的那一套掏出来,争取在省试,就刷下去足够数量的举子。
总之。
天圣五年的春闱,第一场考试就给诸多学子整了个大活。
超高难度。
宋煊倒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考试的次数足够多,基础扎实,这些题目也都遇到过。
反正五经就那点内容。
最多的礼记不超过十万,待到王安石变法后,新增注释到十五万字。
春秋才一万来字,看不长时间就能读完。
但是宋煊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试卷上好好写一写,并没有搞提前交卷的操作。
他这个位置无法观察其余人,但是看左右两侧的考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