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鲁道宗开口道:“舍他其谁?”
吕夷简脸上当即流露出笑意,并且看向脸上带着几分诧异的王曾。
王曾诧异是不是宋煊得了会元这件事。
而是一向为人刚正,嫉恶少容的鲁道宗会说出舍他其谁都话。
“他写的策论当真如此之好?”
听到王曾出声询问,鲁道宗脸上带着笑容:“岂止是一个好字就能形容的!”
“啊?”
这下子连吕夷简都显得极为诧异了。
几个人一边走一边听着鲁道宗说孙学士看见这篇策论,便定为会元,后面数千份卷子他一份也不去看了,免得污了眼睛。
此话一出,让王曾等人更是感兴趣,纷纷叫嚷着要看一看。
但是鲁道宗却道:
“无论如何都先与官家看,待到孙学士来了,可以一字不落的复述给大家,他说自己全都背下来了,越看越欣喜。”
王曾等人虽然被鲁道宗的话给说的心痒痒。
但是他们都不是弄权之人,自是要先紧着官家去看。
赵祯本来下朝后,在自己的房间里观看宰相们已经处理过的政务,以此来增长见闻。
孙奭等侍读不在,赵祯也就没有了心思去学习。
就在他神游天外的时候,便见到有人来通报,说是几位宰相联合求见。
赵祯当即一个激灵,随即让人把他们请进来,并且赐座。
鲁道宗说着省试名单已经出来了,另外还有会元以及一些排名靠前举子的试卷。
赵祯立即来了精神,他打开名单一瞧。
头一个名字便是宋煊,籍贯应天府宁陵县。
“哈哈。”
赵祯忍不住笑出声来,十二哥他当真考中了会元!
朕可是花了整整五万贯押了他赢!
这是赵祯第一次投资的买卖,他心中极为得意。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看错人,宋煊果然是有实力之人。
考生宋煊:
经义:上等!
诗赋:上等。
策论:还是她娘的上等。
赵祯已经没有去看其他人的名字了。
他满眼都是宋煊三门功课,全都是上等的字眼当中。
赵祯知道宋煊是挺强的。
可是他没想到宋煊会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照此下去,十二哥当真会成为朕第一次主持殿试的第一个状元郎!
而且他还是朕第一次主持殿试,第一个连中三元之人。
如此多的第一次汇聚在一起,让赵祯随便畅想一下将来,就变得极为激动。
更不是用说他与宋煊之间幼年时,还有着极强的缘分!
赵祯一时间神情激动,脸上尽是惊喜之色。
年轻的皇帝还没有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这项技能。
但是坐在下面的王曾等人却是有些坐不住了,毕竟被鲁道宗勾得心痒痒。
他们都想要瞧瞧宋煊到底写了什么拍案叫绝的策论,让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孙奭如此推崇。
试卷只判了前面一点,他就定夺下来!
“敢问陛下可是看完了?”
赵祯这才从狂喜当中回过神来:
“啊,还没有,我这就看。”
赵祯平日里跟宰相们也不会说朕朕朕的。
他把名单放在一旁,其余学子他并不知晓,所以看不看都无所谓。
然后赵祯拿起放在头一位宋煊的策论面带喜色的看了起来。
《黄河水利修缮策》:
赵祯细细阅读下来,脸上的喜色全都被严肃之色代替。
他曾经细细问过孙奭有关黄河水患的事。
孙奭言明少则十年,黄河的水患便会越来越严重。
若是官家不想每年夏天东京城都被水淹,还是要早日把治理黄河的事提到议程上来。
至于李垂的主意,即使受到了许多朝臣的肯定,但是孙奭却认为不行。
赵祯也是受到了这位侍读的影响。
宋煊在策论当中写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方法,若是此法能行,赵祯相信后人定然会依照此法而行,去治理黄河。
就如同都江堰一般,功在千秋!
“朕觉得写的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朕看的不是很懂。”
赵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带上了一丝严肃之色。
王曾是个急性子,他不等宦官拿过来,便主动上前从皇帝手里拿过来站在一旁就看。
直到此时,孙奭才慢悠悠的走进大厅,冲着众人行礼。
“哎呀,可叫我好等。”吕夷简倒是没有凑上去:“孙学士可是带了誊抄本?”
“带了带了。”
孙奭笑呵呵的从袖口当中掏出来抄了宋煊卷子判分的试卷。
吕夷简也是快步走上前去,他着实是好奇,宋煊能写出什么惊天神策来。
搞得每个看见的人,都如此沉默不语,甚至还看不懂。
我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