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小厮跑进来说,李景孝已经到了。
忙让丫鬟抱着小秦钟,一起出现在大门口迎接李景孝。
看到几个力士,一人挑着一个担子,足足4担子的礼物,秦业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起来。
一番见礼,抓着李景孝的胳膊一起进门。
等双方坐好、喝茶,李景孝看向还是小孩儿的秦钟。
见他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还懂礼,一见面,就小大人一样主动行礼问好。
对这小子不由好感连连。
当然,所谓爱屋及乌,自己心心念念想娶秦可卿,对秦钟自然生起了偏爱之心。
不由开口问了些日常饮食相关的问题,小家伙一开始还是紧张。
但说着说着,说话也开始正常起来。
李景孝好一顿夸,秦业抚须笑个不停,对李景孝在饮食上的建议,那是连连点头。
最后李景孝给秦钟把脉,看出小家伙身子骨确实有点弱。
猜想应该是秦业老来得子,自然有些娇生惯养。
又望子成龙,3岁时,就已经被秦业逼着读书练字,所以性格有些懦弱。
好在这些都是小问题。
笑着对秦钟说,读书还得有个好身体,将来稍微大一些,自己会教他一些强身健体的道家基础功夫。
免得将来进了考场,却因为身体拖累,而没拿到好成绩。
秦业五十多岁时,才有了这个小儿子。
以前是生怕有个闪失,别说锻炼了,跑几下都不让。
就怕磕着碰着。
现在听了李景孝的话,秦业居然还真听进去了。
大概因为李景孝就是神医,轻轻松松治好了自己的顽疾,这才对他的话,这么重视。
还让秦钟给李景孝道谢。
客厅这边在说着话,已经有个十五六岁的丫鬟,急匆匆的往秦可卿的闺房跑。
“小姐,那李大人来了”。
秦可卿紧张的抓紧手里的绣帕,就听丫鬟继续说着,李景孝确实年轻,容貌也俊俏。
上门还带了足足四担子的礼物,可见不是个缺钱的主。
而且听老爷和李公子说话,气氛很是不错,李景孝还给秦钟把脉,又夸他聪明。
还说将来教他习武强身。
喜的秦可卿是既安心、又害羞,心里又开始期待起来。
对父亲忽然给自己选了个夫婿的事,也就没那么抗拒了。
当然,她也抗拒不了。
只是被逼着接受之后,心里难免会自怨自艾。
现在好了,准姑爷的条件,和爹爹说的一样,心里就只剩下了害羞和对未来的憧憬了。
至于未来夫妻是否能和谐,秦可卿反倒有信心的很。
——
这次上门之后,既然秦业满意,秦可卿不拒绝。
大家也就心照不宣。
李景孝一回家,就去找媒婆。
找媒婆简单,20两银子下去,城西最好的媒婆,隔天就去了秦家。
那媒婆看在20两银子的份上,那是可劲的夸李景孝,秦业虽然知道李景孝的一些事。
但经过媒婆这顿夸,才知道李景孝不仅医术了得,还读书习武。
可谓文武双全,心里自然是越发的满意。
几番来往,约定好亲事后,总算正式订亲了。
至于结婚,即便师祖、师傅6兄弟是出家人,李景孝为了名声,少说也要守孝三个月以上。
孔圣人离世,惟独子贡守孝3年。
其他徒弟则是守孝三个月,大哭一场,然后各奔东西。
也就是说,为师傅守孝,3年或者3个月都行。
先贤如此,后世的人有样学样就行。
只有亲生父母离世,才必须守孝3年。
而且这3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实只需要25个月
一年12个月,2年24个月。
说是三年,其实就两年多一点,这例子各朝各代多的是。
等过了年,李景孝和秦可卿都16岁了,年龄刚刚好。
即便怀上孩子,17岁分娩,危险性也小了很多。
——
消息传到贾政耳朵里后,贾政之前就对李景孝很有好感。
只是一直在犹豫,这才拖着,从提起过,把大女儿嫁给李景孝的事。
而且,没人抢的时候,贾政满心犹豫。
现在一听李景孝订亲,而且还是和工部同僚家的女儿订亲。
立马又觉得,仿佛失去了什么一样。
两人都是太上皇恩许,下旨不用科考,直接做官。
贾政一直觉得,自己凭本事,也能走科举之路做官。
而皇帝恩赐的官,在官员群体中,向来都受人鄙视。
忽然间,贾政就有了股,同病相怜的遗憾感。
而且一想到贾元春的婚事,最后还得看贾母的意思,贾政心里就越发的惆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