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知道老爹贾敬对李景孝那叫一个重视,把多年修道的希望,全放在了他身上了。
现在元春嫁过去,贾珍相信老爹贾敬,肯定会和自己想的一样。
从宁国府选个漂亮、乖巧的姑娘陪嫁过去。
否则好处会被荣国府二房全占了,所以贾珍反而越想,心里越坚定起来。
不过面对贾母、贾赦和贾政时,贾珍知道自己到底是晚辈。
没必要和他们硬抗。
心思一动,就忙往亲爹贾敬头上扯。
“老太太、老爷、大老爷,您们知道我爹的为人。既然景祐贤弟救了我爹,他老人家必然要有所回报。
正好借着大妹妹的亲事,多给些陪嫁和侍女,算是回报了景祐。”
贾敬到底是前族长,当初还是进士出身,年龄也比贾赦、贾政大。
可以说,宁荣两府除了贾母,就贾敬最大。
甚至以贾敬以族长的身份,制约贾母并不难。
可惜那老东西想不开去当道士了,但贾敬在贾母、贾赦、贾政心里的地位却一直都很高。
贾珍又说起了,李景孝不仅救了贾敬,还给贾敬指了条明路。
去拜师茅山。
说完,又叹息着说道,“按景祐的说法,我爹修道多年,早就只差临门一脚。
可惜景祐恪守真武观祖训,非真武观亲传弟子,不能学他这一派的道法。
真武观的长辈又全没了,没人收我爹为徒。
否则有他传授我爹道家真传,我爹哪需要去求茅山?
说不定此时都已经成了道家真修。”
这话一出,贾母等人不由眼睛一亮。
母子三人对视一眼,暗道要是贾敬真的得道,那还真得给东府一个面子。
毕竟女婿虽算半个儿子,但到底是外人。
而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元春有了自己的孩子,不见得就会一心偏向贾家了。
贾敬则是实实在在的贾家人,还是前任族长。
今后东府修道,西府走科举官场之路,两条腿走路,比起现在贾家的情况,那是好太多了。
贾母不由点点头,开口说道,“好了,珍儿媳妇的三妹,也算自己人。
陪着元春嫁过去,不仅多个说话的,今后姐妹相互扶持,在夫家的日子也能安稳些。”
贾赦、贾政听到这话,不由点点头。
长辈都这么说了,贾珠和贾琏自然不会有意见。
而且陪嫁过去的姑娘,未来也就是个妾室。
即便没尤家三姐,贾家其实也得给元春挑选,将来用作填房的丫鬟。
甚至有些家族会从庶女、或者本家其他支的族人中,选个支脉同辈姑娘,一起嫁过去。
目的自然是固宠。
——
隔天一早,贾赦就带着人准备去兴安伯府。
但走到半路上,忽然觉得自己上门也有些不妥。
想了想后,干脆给兴安伯府发帖,请李怀礼去聚宝斋见面。
李怀礼收到请帖,就知道肯定是商量婚事。
两人在聚宝斋见面,借口兴趣相投,请李怀礼对聚宝斋一件字画掌掌眼。
等贾赦带着那幅字画回家,两人已经商量好了,明年二月二十八成亲。
离现在看似还有三个多月,但时间其实很紧。
以贵族们的习惯,很多家族光是准备嫁妆,耗费一两年的都有。
二叔和贾赦商量好了,自然要告诉李景孝一声。
而且真计较起来,秦可卿才算真正的大房媳妇、贾元春则是二房,也就是二叔的儿媳妇。
今后贾元春生的孩子,得给二叔养老送终。
喊景熙、景玥和景容三姐妹姐姐,而不是堂姐,最后继承二叔的一切。
所以二叔对这婚事,那是积极的很。
结婚需要的准备,全都一手操办。
李景孝这下,再次只需要当甩手掌柜,等着成亲娶第二个老婆就是。
搬了新家,李景孝倒是一切没什么改变。
每天上衙也没什么事。
上班修炼,下班也修炼。
不知不觉就到了和秦可卿成亲这一天,一大早天还没亮。
李景孝就被景熙带着丫鬟婆子叫起来,穿上新郎官的大红袍服,去了正堂见二叔。
李景孝没长辈了,老家的族人又被他全赶回了江州,就算不愿意见二叔。
这时候也只能由他们俩来充当家中长辈。
不过,拜堂时,自然是对着亲爹的牌位行礼。
二叔叮嘱李景孝好一会,直到有宾客上门,这才放过了他。
李景孝认识的人不多,但兴安伯也是百年的豪门。
京城里的勋贵,但凡在京城的,基本上都亲自上门。
家主没在的,也会让嫡长子,或者嫡亲弟弟带着礼物来道贺。
一时间李景孝忙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