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借助“引物”施展出来的“定星术”,根本不会给使用者反馈回任何有效的经验和感悟。
以耿煊自己在入门、小成、大成阶段的感受为例。
完全没有任何感受!
这种情况下,正常人如何从“入门”跨越中间这些“虚空”,抵达稍窥真相的“大师境”,继而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直达真正登堂入室的宗师境呢?
……
耿煊伸出双手。
一手按在黄耳的脑袋上。
感受着它那比大黄、以及其他兄姊更加清晰、更加稳定的“波纹”,以及自己与它因圆满境走狗术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连接。
另一只手,掌中托着一只信鸽。
利用“定星术”,与之产生“波纹连接”。
——需得一提的是,“定星术”只是让耿煊可以用另一个奇妙的视角认知世界。
同时,借由此术,与可以本能控制自身“波纹”的信鸽建立起一个特殊的连接渠道。
但这种连接是不稳定的,与他用“走狗术”与大黄和八小之间建立起来的稳定连接有着本质区别。
而耿煊此刻,就在仔细的体悟这其中的异同。
与此同时,耿煊脑海中在一遍又一遍的回想《驯鸽笔记》中有关这些信鸽的种种习性和禀赋。
经常性的,还会穿插“走狗术”,以及自己利用“走狗术”与大黄、八小建立起“生命气机连接”的相关内容。
在旁观的视角,耿煊就是一手按着黄耳的狗头,一手托着一只信鸽。
黄耳因为与耿煊有着圆满境走狗术的连接,倒还显得非常惬意。
掌中托着的那只信鸽,随着时间持续,渐渐就已经表现出了百无聊赖的感觉。
它不时歪头看向耿煊,仿佛在疑惑,“这个男人在对我搞什么名堂?”
而在耿煊的视角,自己双掌,正有一波波明显的“波纹”在震荡,在扩散。
其中,抚按黄耳狗头的手掌,吞吐的“波纹”持续、稳定。
而托着信鸽的手掌,吞吐的“波纹”就起起落落,时断时续,就像是明灭不定,关关停停的灯光。
可随着时间持续,那些波纹的吞吐的间隔就变得越来越长。
更大的变化是,最初的那些变化,更像是随机的、无头绪的昏头乱撞。
可到了后来,每一次“波纹”起落,“波纹”的变化,都渐渐有了内在的规律。
时间持续。
耿煊无聊的枯坐在书房外的院中。
某一刻,托举信鸽的手掌,已经许久不曾明显改变过的“波纹”,忽地发生一丝细微的调整。
就像是对准最后一丝微调螺旋,耿煊心中,就像是听到了悦耳清脆的“咔哒”声。
几乎就在同时,无聊到昏昏欲睡的信鸽,忽地一震,眼神瞬间变得明亮有神。
它小小的脑袋猛地转动,眼睛定定的看向耿煊。
耿煊从它的目光中,感受到此前从未见过的神采。
那是灵性在流动。
这双眼神,不再单纯是一只鸽子的眼神。
而是一双可以进行简单的情绪传递,信息沟通的眼神。
不过很快,这种双方“看对眼”的奇妙状态就消失了。
信鸽重新恢复百无聊赖的、昏昏欲睡模样。
这似乎预示着,这依旧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可耿煊却没有任何气馁,反而振奋异常。
因为几乎就在他与那只信鸽“看对眼”的瞬间,一道信息,就已经在脑海中浮现。
【宿主已初步领悟“驯鸽术”的真谛,只需消耗两点红运,即可快速入门。】
【是?/否?】
耿煊毫不犹豫的就做出了选择。
“是。”
随着两点红运消失,耿煊脑海中,浮现出更多相关的经验、技巧、心得、领悟。
当这一切停止。
“驯鸽术”已经成功入门。
而耿煊也与掌中这只信鸽,稳定的建立起了“看对眼”的关系。
虽然,因为信鸽本身灵性微弱,以及“驯鸽术”才刚入门的缘故,相较于与大黄它们丰富至极的沟通交流,他能与掌中信鸽交流的内容,非常有限。
更多的收获,来自于他借此加深了对鸽子这类生物习性、禀赋的深入了解和探察。
耿煊甚至觉得,他对掌中信鸽的了解,已经超过掌中这只信鸽本身对自我的了解。
而这,是大规模驯化、繁衍、品种改良的基础。
这类知识类的收获,很快就被耿煊整理、归置到大脑中相应的区域。
有需要时,随时都可以翻阅。
这类收获,对“大脑内存”的占用,却也是最小的。
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耿煊就将“驯鸽术”入门收获的种种尽数消化、处理完毕。
于是,耿煊毫不犹豫的再次消耗六点红运,将“驯鸽术”从入门提升到小成。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