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帝十七年开始,每年都有不知道多少人说自己解答了“水行之问”。
只不过,头三年,经验证之后,没有一个达到了元帝期望的标准。
和对待“地行”的宽容不同,对待“水行”,元帝的标准变得异常严苛。
那种“能在水下潜游半日”的,都不能过关。
要真正做到和水中游鱼一模一样才可。
即便如此,四年之后,“水行之问”也被人回答了。
经验证,掌握“水行”之法者,可在指定的湍流水域,待上十天十夜不探头浮出水面一次。
四肢变得宛如青蛙脚,变化出鸭蹼一般的结构。
身形也变得如游鱼一般,更利于在水底穿行。
其人还可如鱼一般呼吸,以水底鱼虾为食。
可以说,这“水行”之法,满足了最严苛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和水中游鱼一模一样的程度。
而献上这个答案的人,一个出身于苍州的诸侯国世子,曾经在元帝争夺九州之时与之为敌,甚至遣人刺杀过元帝,眼见大势已去,最后被逼到海岛上苟活的亡国余孽。
因为解答“水行之问”的功劳,不仅被元帝亲口销了其人其族的罪孽,还直接将那座海岛赐给了他,允他可以做岛主,聚人民,保留先人宗庙祭祀。
——这是元帝第一次对敌人、敌国如此宽容。
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世上也没有比保留敌国历代君主的宗庙祭祀更大的宽容了。
这个“水行之问”的解答,再度让天下沸腾,却也令天下有志之士绝望。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天行之问”才是这三问中最难的。
同样,这也是所有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
如鸟一般飞在天上,这样的梦想,谁又没有过呢?
这几乎是所有人梦中必有的“愿望清单”。
可是,“三行之问”就只剩这“天行之问”还没有解答,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只有这个选择。
不过,再旺盛的热情,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之下,也终会冷却。
到了元帝二十五年之后,天下人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已然消耗殆尽。
但,总有例外。
足足两页的“前情提要”说完,《天润源考》终于说起同一时期,发生在天润坊的一件奇人奇事。
说是天润坊有一个既无父母、也无妻儿的打更人,名叫王户。
这是一个没有修炼天赋的普通人。
除了打更,他唯一的爱好就是“飞”。
他和那些因为听说了元帝的“三行之问”,才开始捧热点的人不同,早在元帝发出此问之前,他就已经在这个“飞”字上下了多年苦功。
最轰动的一次,是元帝六年,也就是元帝发出“三行之问”的三年前。
这个王户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风筝,把自己绑在风筝上面。
然后让人骑着快马放风筝。
随着风筝高高的飞在天空,他本人也跟着飞了起来。
这王户就这么跟着风筝一起,飞到了极高极高的天上。
到了这第一次成功“飞天”的最后,终于还是出了一些意外。
风筝在落地的最后一段距离,姿态不对,吧唧一下摔在了地上。
这王户也被摔断了一条腿、一只手。
有人说运气差,更多人却说运气太好,这姓王的这么玩,居然都没把自己玩死。
后来,经过多年将养,手勉强恢复了,只要不提重物,基本无碍。
断腿却没有完全恢复,留下了终身残疾。
不过,身体虽残,他却没有因此受到打击。
反而将之视为一次成功的尝试,受到了更大的鼓舞激励,更加全身心的沉浸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
元帝十九年,也正是“三行之问”最是鼎沸的那几年,王户也凑了个热闹。
开始了又一次的飞天尝试。
这一次,他不再做大风筝,也不再让人拉着跑。
王户用绸布、轻木以及少量铁钉铜丝,自己做了个张开如大风筝,又仿佛一对大鸟翅膀的奇特物件。
这个东西看着虽然奇怪,但按照《天润源考》所说,这却不是王户闭门造车瞎琢磨出来的。
自从大风筝试验成功之后,手脚都还没有好利索,王户就死乞白赖,拜入了天润坊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工老师傅名下。
王户却不是觊觎这个老师傅的木工手艺。
而是这个木工的祖师爷,是个在九州都很有名气的人,鲁盘大师,一个据说随手做只木鸢,就能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的人物。
当然,天下所有的木匠,都奉鲁盘做祖师爷。
天润坊一个木工精湛的老师傅自称是鲁祖师嫡传,没有任何问题。
王户想学的,就是鲁祖师随手做只木鸢就能飞三天三夜的本事。
这本事他有没有学到,《天润源考》没有说,不过,却说了另一件趣事。
在看到王户最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