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165章 元帝三问,王户飞天

第165章 元帝三问,王户飞天

”“呵呵”之声,转身就走了。
    这次热闹,不过是他们未来天之内的谈资而已。
    在谈论的同时,还要贬损奚落的那种。
    那些天润坊的居民,倒是感触更大一些。
    一些与王户关系比较亲近的,还将随身携带的一些香蜡钱纸取出,就在悬崖边做了个简陋的祭台。
    此事,是王户主动要求的。
    早在尝试之前,他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失败。
    天润坊的居民,返回之后,依然各自继续自己的生活。
    王户这个奇怪的打更人,也逐渐从他们的生活中、记忆中彻底的消失。
    但终究还是有人记住了他。
    当成趣闻,当成轶事,讲给天润坊的孩子们听。
    六年后,四十四年,元帝崩。
    天下大乱。
    四年后,霸王入元京,一把火将千年神都化为废墟。
    元京四百八十座里坊,四散奔逃。
    期间,惨绝人寰之事发生了太多太多,多到《天润源考》哪怕没有提及任何一字,都依然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压抑、沉重、和绝望的情绪。
    终究,十不存一的天润坊在新的土地扎下了根。
    一位有幸在最和平安宁的岁月,最稚嫩纯真的年纪,听过亲人讲述王户飞天故事,后又历经数十年难以为外人道的艰苦挣扎,终于活到垂暮之年的老人。
    回首一生,漫长人生中那如山如海的窒息苦痛却都被他扔到一旁,没有提及一字。
    却将这王户飞天的故事,详详细细的讲述了一遍又一遍。
    讲给他的儿孙,以及里坊内其他正处在稚子纯真年纪的孩童们。
    于是,这个故事就这么留在了《天润源考》之中。
    后来,元州历经持续数百年的动荡,天润坊有风光,有惨淡,有分裂,有融合。
    现在,元州境内,有不止一个天润坊。
    每一个天润坊,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
    可每一本《天润源考》,却都笔墨详尽的记录了王户飞天的故事。
    ……
    许久之后,平复下心中情绪的耿煊这才再度抬起了头,轻声赞道:“真是了不起!”
    对面众人,都是沉默,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
    他们甚至不知道,苏帮主这句“了不起”说的是谁。
    耿煊也没有细说,目光落在范宏盛和天润坊的坊主两人身上,问:
    “这两本书,是给我的吗?”
    人家也有可能只是给他看一下这上面的信息,是以他要确认一下。
    两人点头。
    范宏盛道:“当然,这六本书册都是给您准备的。”
    耿煊点头,郑重道:“谢谢,你们的心意,我收到了。”
    他将两本源考以及另四本功法尽数收起。
    却没有结束这个话题,反而看向魏万宗、柴爷等人,道:
    “你们六家里坊的源考,也能给我一份吗?”
    从这《常平源考》,以及眼前收获的这两本源考,耿煊充分认识到了其重要价值。
    一点都不含蓄,直接开口索要。
    还不待其他人回话,柴爷便赶紧点头道:
    “当然,只不过,我们里坊的源考,记录多有粗疏夸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若是给您带来误导,那就不好了。”
    耿煊点头,道:“没事,我自会分辨。”
    至于柴爷对《常平源考》的评价,耿煊觉得,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好。
    我自认为没有煽情天赋,也不怎么懂得在剧情中使用煽情,若刻意为之,只会显得尴尬。
    码这段剧情时,我也没想过要煽情。可在写完王户这段文字之后,莫名其妙的就泪流满面,码字这么多年,都不记得上一次体验到这种情绪是什么时候。
    类似的情绪体验,倒是有很多,比如当读到那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再配上那个背着雨伞远去,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书生背影,简直催泪弹,又比如看一些抗战、援朝纪录片的时候,类似情绪很容易就生发出来。
    可这一次,我自己都不清楚,是因为脑海中那些没有落于文字的额外联想让我产生了这个反应,还是这段故事本身。
    分不清,真的分不清。我自己都迷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