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限的那种,数百数千都不够,需得数万,数十万,甚至是数百万!
这是两种发展道路的选择。
而这第二种,被耿煊主动舍弃掉了。
这种道路,在当下的元州,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
别说发展到数万数十万的规模。
一旦巨熊帮直属帮众的数量达到数千人的规模,整个元州,乃至其他八州,就将有源源不断的压力下来。
不过,这只是耿煊舍弃这条路的一个原因,还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而是耿煊非常清楚,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带着巨熊帮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而是给整个九州“泻火”!
只要这郁结于九州的“火”不给泻掉,九州乱局就将一直持续下去。
即便他有能耐带着巨熊帮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发展壮大,可若是泻掉的“火”不够多。
那么,这“火”就必然会转移到巨熊帮内部。
到那时,他要“泻火”的对象,就将从九州转移到巨熊帮内部。
刀锋向外,转为刀锋向内。
如果可以,耿煊并不想走到这一步。
与其如此,还不如换一种方式,让巨熊帮给外界“泻火”的同时,也借外界之力,给巨熊帮“泻火”。
彼此“帮助”,互相“磨砺”。
这不仅更轻松,更有效。
而且,在普世的情感里,这也更容易让人接受,甚至能给人以正面的激励。
而那种“刀锋向内”的泻火方式,对普世的情感是有伤害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功高盖主,只能去死。
主弱臣强,取而代之。
主臣相疑,分而裂之。
下克上,上疑下。
一日百战。
……
……
这样的事情,在这持续五百多年的乱世之中,已经上演了太多太多。
不缺他这一例。
人心的败坏,也有它们的一份功劳。
要是有可能,耿煊更愿意给这败坏的世道人心注入一些美好的东西。
哪怕耿煊自己知道,这都是经他有意识的调控之后,才呈现出来的结果。
可只要展现出来的过程和结果足够光鲜,经得起审视,那就足够了。
……
耿煊心中,转动着与现场发生一切,关联并不大的种种念头之时。
一百九十八名炼肉境,以及最后三十四名炼皮层次的修炼者,也都陆续受令,跪拜,正式加入了巨熊帮。
前者给耿煊带来了六点白运。
而后者,则给耿煊带来了一点白运。
这两次收获的白运,稍稍出乎了耿煊的预料之外。
不是少了。
而是多了。
按照前面三次白运收益人均骤减的趋势,这一百九十八名炼肉境,以及三十四名炼皮境,不应该给他提供这么多白运才对。
特别是最后加入的三十四名炼皮境,人数差不多是炼肉境的六分之一,收获的白运也刚好是其六分之一。
这也就是说。
【组织人数越多,整体实力越强,后加入的帮众,人均贡献的白运会越少,且修为越低,降低弧度越大。】
这个规律,这一刻并没有起效。
于是,耿煊在这个总结的后面,又增加了一条。
【当低修为、低实力的人均贡献白运低到一定程度后,修为的差异便淡化了。
彼时,无论是炼皮层次,还是炼肉,甚至是炼血层次,在这庞大组织内的价值都趋于一致。
这时候,个人的修为实力成分逐渐淡化。
人本身的价值,反而因之凸显出来。】
这个世上,有很多人对“人的价值”是看低,甚至是无视的。
有许多人甚至理所当然的觉得,一头牛,一匹马,真的比那没有任何身份、实力和背景加持的“人”更加贵重。
可耿煊却不会有这般愚蠢的想法。
耿煊甚至忍不住在脑海中,做了个思想实验。
假如有源源不断的炼骨境,甚至炼髓境加入巨熊帮。
最开始,他们个人的修为实力,还能对规模并不甚大的巨熊帮带来明显的助益,也就是带来明显的白运增加。
实力越强,这种增加就越明显。
可越往后,随着加入巨熊帮的炼骨境、炼髓境源源不断,无上限的增加。
这些炼骨境,甚至炼髓境,因个人的修为实力给这个庞大组织带来额外助益,就变得非常非常小了,甚至可完全忽略不计。
彼时,在这个庞大组织中,他们与处于炼皮层次,甚至完全没有修为在身的普通人,就拉平到同一个层次。
个人的修为实力,那只是他们个人的。
对这个组织而言,多他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不少,不会有任何影响。
他们对这组织唯一的价值,就只有“人的价值”。
炼髓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