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游戏要开创一个全新的类型了。】
【情绪游戏。不让你赢,只让你感受。】
【我只想抱一抱开发者。】
【这不是游戏,这是忏悔室。】
评论和弹幕越来越多,像雪崩一样淹没了整个页面。
与此同时,《蔚蓝(celeste)》的制作人mattthorson也在社交平台发声:
“我曾以为《蔚蓝》已经够难了。
然后我玩了这款游戏,才明白,真正的挑战,是情绪。”
陆羽看着这些熟悉又遥远的名字,一时间有些恍惚。
那些他在大学时期无数次熬夜玩通的独立游戏,曾在gdc现场远远看过一眼的开发者,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五年却从未互动过的创作人,现在居然在谈论他的游戏。
不是说它“技术好”、“玩法新”,而是说:“我被它理解了。”
某天夜里,陆羽打开youtube,点开一个标题为:
“《最后生还者》的导演在播客中聊《不要玩这个游戏》”
视频刚开始,是neildruckmann的笑声。
这位被誉为“情感游戏之父”的男人,面对镜头坦言:
“说实话,我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被游戏惊艳到了。”
“然后我玩了这款来自中国的奇怪小游戏,名字叫《不要玩这个游戏》。”
“极简的画面,没有战斗,没有关卡,没有目标。”
“但……老天啊……我在第二章哭了。”
“当那个npc对我说,‘你不需要修复我,只要陪着我。’”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低了下来。
“那就是我失去弟弟的时候,我最想听到的一句话。”
全场静默。
主持人声音微哑:“这……太沉重了。”
druckmann点头:“是啊。但这就是艺术的意义。它让你疼,然后,它疗愈你。”
而在tga(thegameawards)官方社交平台上,一条投票正在进行:
“你是否支持《不要玩这个游戏》获得最佳叙事提名?”
评论区几乎是一边倒地刷屏:
【支持,强烈支持。】
【别说最佳叙事,就该是年度游戏。】
【这不是游戏,这是披着像素皮的心理治疗。】
陆羽忽然想起,在tga评选提名的那一年,《死亡搁浅》和《只狼》齐名。
他当时坐在宿舍的床上,一边调试自己的demo,一边刷着直播弹幕。
“什么时候国产游戏也能被提名一次啊……”他那天这么说。
现在,他的游戏,正在被全世界的玩家、制作人、自媒体、行业领袖,一起推上那个舞台。
vga亚洲区评审委员、《ignjapan》主编高桥真人,在博客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曾以为亚洲叙事的巅峰,已经止步于《如龙》《尼尔》《十三机兵》。”
“但这款来自中国的像素游戏,毫无征兆地打破了我们的认知。”
“它没有战斗系统,没有升级系统,没有boss。”
“却在一句旁白中,让我想起母亲病重时的最后一句话。”
“‘你不需要赢我,你只要陪我。’”
steam评论区也迎来了一位极其特殊的玩家留言。
id:@thatguyfromminecraft(疑似《我的世界》团队成员)
留言如下:
“我曾建造世界。
可这款游戏,建造了我。
谢谢你。”
陆羽看了一眼steam后台的ip源,来自微软。
他笑了笑,没再说话。
只是默默点了“开发者回复”。
“我们都在建造彼此,哪怕只是用像素。”
那一晚,陆羽没有回家,他坐在机器前,敲下一封邮件。
收件人是他的团队成员,标题是:
“我们,正在被世界看见。”
正文只有一句话:
“你们还记得那个在会议室争执‘退出按钮该不该闪烁’的夜晚吗?”
“现在,全世界的制作人,都在看着那个按钮。”
老鱼坐在会议桌前,眼神有些涣散。他的右手攥着一罐红牛,左手抓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媒体摘录稿,那是今天下午从外网整理下来的新一批评论。
他抬起头,看向陆羽:“你知道吗?我们现在被ign、polygon、rockpapershotgun、gameinformer、eurogamer、kotaku、gamestar、4yers……全球八大主流媒体轮番报道。”
“就像是一场没有预兆的暴风雪,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来的。”
陆羽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手边那张纸。
纸上是一段来自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