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 第三十八章:勇闯原始利民村

第三十八章:勇闯原始利民村

 现在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以前年纪小,不懂,把他当成了神仙,可以烧香的神仙。
    另一件事就是,有一天早上,我忽然听到外面一个女人在尖叫。
    我和小肥爬起来,跑出大门,看到了吃惊的一幕。
    一个男人正在调戏一个女人。
    这个男人是昨天刚来的篾匠。
    这个女人经常来这里玩,三十岁左右,神智似乎有点不清。
    今天早上,她刚步入这个院子,就被这个男人盯上了,开始动手动脚,吓得女人连连尖叫。
    我们出去时,这个女人正在前面跑,男人在后面追,俩人就围着房子绕圈圈。
    我们来了,这个男人停手了没有?
    没有,他一直在追。
    我们年纪小,目睹这一切,自然不敢吱声,只是看着,认真地看着。
    看着他把女人按倒在地,成不成功,我不记得了。
    我只记得他把这个女人按在地上后,女人就喊出了痛苦的呼救声。
    我们站在一旁,无动于衷,当然还是有点气愤,觉得不应该,但只是心里想一想,我们没有任何行动。
    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应该煽自己两个耳光。
    但没办法,当时年纪小,害怕,不敢上前。
    若干年后,我又第二次去了利民村。
    这时的我已经在长沙工作,从事宣传报道工作。
    我主要的任务就是写你好,我好,大家好,领导好,领导最好,世上只有领导好之类的宣传稿件。
    但也写社会新闻稿件。
    一天,我在网上忽然看到了桃坑山区发生了虫灾,也就是蝗虫灾。
    我们叫蚂蚱,其实就是蝗虫。
    小时候,我看了一部电影,讲述的草原蝗灾。
    真是非常的恐怖。
    天上地上全部是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令人咋舌。
    想不到我的家乡也发生了。
    我自然高度关注,立即回乡开始调查。
    我首先想到的是利民村。
    因为这地方是最山的山区,应该是蝗虫重灾区。
    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我租了一个姓邱的摩托车去利民村。
    当时此人正在建房,接待我的是村党支书记,具体姓名不记得了。
    他非常自豪地说,这户人家建的是红砖屋,是我们村第一栋红砖屋。
    的确,客家人的房子都是泥巴屋,红砖屋是当时最高等级的房屋,是有钱人的象征。
    他带我参观了蝗虫事发地,并讲了许多虫灾故事。
    我又采访了当地农技员,询问当地虫灾情况。
    当然,我采访了乡党委书记肖书记。
    他提供了许多当地政府抗虫防虫的经验介绍材料。
    但我的兴趣点不在这里。
    来之前,我已经跟《新周报》沟通好了,他们要我以《新周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稿件写好后,我立刻传给了他们。
    他们看后,表示马上用,但我心里又打起了小九九,我希望家乡的报纸也采用这篇稿子,于是,我又传给《株洲晚报》。
    《株洲晚报》的编辑看后,表示发整版,并要我把银行卡号发给他,准备发稿费。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株洲晚报》没有发,原因是市宣传部审批没有通过。
    其实,我很清楚,我的稿件只是单独地报道虫灾,没有报道当地政府抗虫救灾的事迹,这种稿件在市报肯定不能发。
    当然,《新周报》发了,并且是以《新周报》特约记者名义发。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发了这一期的《新周报》,之后意外停刊,其中内情不宜公开,结果我成了中国史上最短命的特约记者。
    还有一个客家人的事也值得说说。
    我在亲戚家吃饭的时候,有人说起了一个人,他姓郭,以前伪造假币判刑,现在在搞工艺品。
    我虽然搞新闻报道,但也写纪实稿。
    当年纪实稿火遍大江南北,《知音》、《家庭》等杂志需要大量的纪实稿,并且是千字千元。
    非常高了,一篇六千字的纪实稿就有六千元,而我当时的工资只有几百元,自然,我加入其中。
    现在听到这个信息,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姐夫尹观华的带领下,我采访了郭先生。
    采访很顺利,他向我介绍了有关情况,回长沙后,我只用一天时间就写出了初稿。
    我的目标是《知音》,结果不顺利,二审拍死,后来在《高墙内外》杂志发表了,但影响力太小,几乎没有水花。
    我自然不甘心,又联系了《湖南广播电视报》,可惜它是一星期出一期,稿件已经排到二个月后。
    我又联系了《三湘都市报》,它有一个特别报道,专门发纪实稿。
    结果第二天稿件就发出来了。
    反应很强烈,尤其是在客家群体中引起了许多议论。
    很多人对郭先生热嘲冷讽,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一些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