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 第五十六章:沸腾的坑口街

第五十六章:沸腾的坑口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坑口街并不在茶陵县城,茶陵县城也没有这个街道。
    它在乡下。
    一般来说,乡下是没有街道的,比如湖口镇,只有湖口镇,并没有什么湖口街。
    但有一个乡村,有点怪,就有这么一条街。
    这个乡村是桃坑乡。
    这个街道就是桃坑乡的坑口街。
    不要小看这条街哦,它可是很有名的一条街,比茶陵县很多街道都要出名。
    在党史上,老革命个人回忆录中会频频提到它。
    因为坑口街是通往井冈山的必经门户。
    所有人去井冈山,必须经过这里。
    井冈山闹革命时候,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坑口街西背凹上还有深深的战壕,山顶上还有一座木制的哨所。
    解放过去二十多年了,这个哨所一直屹立不倒。
    当然,六十年代,正是备战备荒的时候,有民兵在那站岗放哨,主要是严防敌人破坏。
    其实,在我眼里,即使有敌人,也破坏不了什么。
    坑口街只有五百米来长,街两边遍布几十户人家,都是破破烂烂的砖木板房,不值钱。
    当然,烧掉还是不行。
    如果烧掉了,我们就会露宿街头。
    桃坑是高寒山区,即使炎炎夏日,晚上也要盖被子。
    被子烧掉,睡在冰凉的地面上,估计会冻得瑟瑟发抖,无法入眠。
    所以,防一下敌人也是可以的。
    当然,我之所以说不要防敌人,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太少。
    平时坑口街根本不见什么人影。
    有限的一点人,要么呆在家里不出来,要么去山上干活去了。
    剩下几个老头枯坐在大门口,即使我在大街上走上十遍,他们的眼皮都不会耷拉一下。
    他们完全视你为无物,所以坑口街是一条很冷静的一条街。
    尤其是到了晚上,家家关门闭户,漆黑一片,我估计鬼见了也会伤心流泪。
    但有一天不是这样。
    到了这一天,整条街会沸腾起来。
    这一天就是桃坑乡的墟日。
    桃坑乡是山区,不比城里,什么东西都有。
    桃坑客家人住在山里,除了树木,什么都缺,大量物品需要去山外购买。
    这个山外也不远,就是坑口街。
    从利民村去坑口街,需要走三个小时山路,这一天,村里大部分大人会去坑口街。
    他们清晨五点就要起床,吃几个烤红薯后,就要赶路,九点左右才能到坑口街。
    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
    人来人往,人声鼎沸。
    小小的坑口街人员穿流不息,摩肩接踵,叽叽喳喳,响成一片。
    据有关记载,桃坑乡最高峰时,人口有三万,每次逢墟,差不多有四五千人。
    当然包括来做生意的外地人。
    如此多的人挤在一起,怎么看也像一壶煮沸的开水。
    自然,坑口街人不会放过如此大好机会。
    坑口街最先起床的应该是我家对面的邓家。
    他家专门磨豆腐,一般凌晨三点就起床,挑水磨豆子,然后煮烧,整个流程下来,天就大亮了。
    大家都喜欢吃他家的豆腐。
    这是桃坑乡最好吃的豆腐,鲜、香、嫩,还有一股浓浓的豆香味。
    煮、炸都可以,都好吃。
    长沙也有很多豆腐,但不好吃。
    路边的豆腐有一股浓浓的柴火味,超市的豆腐夹杂着一股其它的味,就是没有豆香味。
    我一直渴望当选美国总统,如果我是特朗普,就会下令,只准邓家卖豆腐,长沙其它豆腐店一律关停并转,去卖臭豆腐。
    可惜我当不了,所以邓家豆腐来不了长沙,但心里一直念念不忘,觉得邓家豆腐真的好吃。
    坑口街另一个起得早的应该是街尾戏台下的婆婆,姓什么不记得了,总之就一个老婆婆。
    老婆婆命很苦,儿子死得早,儿媳改嫁,留下一对孙儿,相依为命。
    她没有什么劳动技能,就卖糖油粑粑为生。
    我们客家人叫这个为油漆子,到了长沙就成了糖油粑粑。
    这是长沙的一道名吃,我吃过很多次,但每吃一次,就会想起这个老婆婆。
    老婆婆做的油漆子可以甩长沙糖油粑粑五条街。
    油漆子真的好吃,软糯香甜,最关键的还有一股浓浓的山茶油味。
    这是茶陵桃坑特有的野生茶油,全国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长沙的糖油粑粑会放野生茶油吗?
    肯定不会的。
    他们没有,也耗不起呀。
    桃坑的野生茶油是一百元一斤,长沙超市的野生茶油是二十元一斤。
    这样的茶油真的不能算茶油,反正我不认为是。
    当然,来得早的还有外地商贩。
    主要是东江、湖口等地人。
    东江平地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