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 第七十七章:照泥鳅

第七十七章:照泥鳅

    小时候,在客家山区生活,虽然有点单调,但是并不乏味,相反有时还非常刺激。
    比如照泥鳅。
    到了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深藏在田中的泥鳅纷纷钻了出来。
    肥美的泥鳅在田地里跑来跑去,寻找昆虫类食物。
    一般来说,泥鳅白天很少出来,只有天黑下来的时候,水田才是它的天地。
    但晚上的泥鳅都是静静地躺在田上,任君捉拿。
    摸到这一规律,我们都是晚上去捉泥鳅。
    捉泥鳅需要三样工具。
    第一个是钳子,用于夹泥鳅。
    第二个是背篓或者水桶,用于装泥鳅。
    第三个是照明工具。
    晚上看不见,需要手电筒,但是这个工具不好。
    我们用的是火把,就是用干燥的松树块,点燃,放在铁罩里,做起一个火把。
    这样的火把威力巨大。
    松树是客家山区特有的树种,里面含有丰富的油脂,晒干之后,一点就燃,并且火势很大,可以照亮方圆十几米,是客家人常用的照明工具。
    有了这些就可以行动了。
    我们街上的孩子很少去做,主要原因是离水田有点远,乡下的孩子却经常做。
    有一天,我来到小明家里。
    他家里房前屋后都是水田。
    每到夜晚,田地里蛙声一片,各种虫鸣四起,泥鳅也从泥里钻了出来。
    这是捉泥鳅的最佳时刻。
    小明打着火把,在前面开路,我则背着篓子,跟随在后面。
    外面是漆黑一片,但前面飞有许多荧火虫。
    这是山里的特有的一种虫子。
    到了晚上,这些虫子身上带有蓝色的染休,发出蓝色的荧光,非常的阴冷,犹如鬼火般在空中飘来飘去。
    我们不怕,并且喜欢把它捉来,放在小瓶里,当作照明用。
    几十只荧火虫挤在一起,会发出耀眼的蓝光,足以照亮书本上的字。
    但我们基本不用,因为有煤油灯。
    我们抓它是为了好玩,觉得很神奇。
    有时我们会抓了放,放了抓,玩得不亦乐乎。
    但今天不行。
    我们今天主要的任务就是捉泥鳅。
    我们很快来到了田边。
    田边上的泥鳅真多呀。
    小明的家地处偏僻的山区,周围只有二、三人家,田地大,很多地方顾不过来,所以这地方夜晚基本没人来。
    没人来的地方,泥鳅就多。
    在我看来,泥鳅夜晚出来,根本不是出来找吃的,而是出来睡觉的。
    因为,它们都是静静地躺在水里,一动也不动,任我们夹它。
    比如旁边有三四条泥鳅,夹起一条,它还是会挣扎一下,尾部搅起一片污泥,旁边的泥鳅应该会感觉到。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它感觉到了,但没有钻进泥里,而是摆了一下尾巴,游动一二尺,又在这地方一动不动。
    它是不是睡得正香呢?
    我想应该是的。
    在松树灯光的照耀下,我发现田地所有的泥鳅都是静静地躺着,根本不游动,也不找吃的。
    我估计吃的东西都在泥里,晚上出来就是想喘一口气。
    毕竟泥里不好受,空气污浊不说,而且也狭小,住着不舒服。
    出来就不一样了,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横躺竖卧都行,怎么舒服,怎么来。
    它们做梦也没想到,二脚怪正在打它的主意呢?
    小明是一夹一个准,不久,我的背篓上就有十多条泥鳅,很快就把田边上的泥鳅夹光了。
    田中央有许多泥鳅。
    我们脱了鞋袜,跳进了田里。
    这里的泥鳅全部是呆头呆脑,根本不知如何反抗。
    于是,我们放弃了夹子,而是直接用手抓。
    但泥鳅非常光滑,抓在手里,既湿又滑,像沾满了肥皂水,刚离开水面,泥鳅又滑了下去。
    同时抓到手的泥鳅,惊醒过来了,会挣扎,往往是抓十条,掉七、八条。
    掉下去泥鳅就不老实了,眨眼间,就钻进泥里,不见了踪影。
    小明见效果不佳,就说道:“还是我用夹子夹吧。”
    我点了一下头,表示同意。
    毕竟手抓泥鳅很费劲,也抓不了几条。
    当时我的注意力都在水下面,紧紧盯着泥上面的泥鳅。
    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
    前面的小明忽然像大黄蜂蜇了一般,大叫一声,跳了起来,迅速跑开了。
    他边跑边惊叫:"快跑,蛇!"
    我吃了一惊,瞄了一眼前面。
    天啊!前面有一条长长的黑影伏在水面上,并且有对蓝色的眼睛。
    这是蛇。
    山里有很多蛇,我们会经常遇到,所以我一眼就可以判定这家伙是蛇,即使在深夜,凭身影就知道,况且这家伙还有一对蓝色的眼睛。
    我顿时紧张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