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 第八十六章:他趴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第八十六章:他趴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他终于离家出走了。
    他因为背负巨债,再也无力承受,只好选择离开。
    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我相信,他是不甘的。
    对于贫穷,很多客家人都是不甘的。
    但贫穷,对于客家人可以说是相伴相随。
    他们始终无法摆脱贫穷。
    不是说他们不勤奋,也不是说他们不去拼。
    他们穷,可以说是天注定,个人无力改变。
    因为他们居住在森林中,有的还住在原始森林。
    这里没有商场、市场和工厂。
    他们没有办法打工挣钱。
    他们只能靠山吃山。
    但吃山是需要条件的,至少需要劳动工具。
    历史上的客家人连劳动工具都没有,开荒种地,全部是肩扛手提。
    原始耕种,不可能创造财富,最多只能维持温饱,甚至连温饱都不可能。
    每个客家人对于贫穷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有一户人家没有衣服穿,小孩子赤身裸体,外面披着一件被人废弃装粮食的麻袋,每天就披着这件麻袋衣上学。
    当时,正是十二月天,天上飘着棉花大雪,四处漏风的麻袋刮着刺骨的寒风,同学冻得缩成一团,瑟瑟发抖,但是,没有办法,大家都是眼睁睁地看着,却没办法帮助。
    因为大家都穷,穿的衣服也是补钉累补钉,有的碎成布条,仍舍不得扔。
    同学家父母也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孩子,问题没有呀!
    当年,很多客家人可以说是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生存异常的艰难。
    自然,很多客家人不甘命运的摆布。
    他们走出大山,与市场开展不屈的抗争。
    比如他。
    在没有破产之前,他在客家人群中也算是一个人物。
    因为他开办了客家第一家企业。
    开始还可以,有员工十几号人,每年能赚不少钱。
    建了房子,买了车子,人前人后,风光无限。
    然而,商场如战场。
    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有人说,他的失败还是源于高利贷。
    当年,私人办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发展企业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走投无路之下,他借了高利贷。
    利滚利的高利贷就像一根绳索,勒在他的脖子上,终于无力支撑,倒下了。
    在市场竞争中,私营企业无疑是处于劣势地位。
    我认识的一个人。
    他曾经是央企总经理。
    这个人很有能力,很有水平,对项目管理有着独特的见解。
    鄙人曾经听了他讲的一堂课。
    他讲得很生动,很细致,对工地上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难题,都有详细的解决方案。
    他应该是一名专家学者型企业管理者。
    他担任央企总经理,也是短短几年内,成功把一家亏损建筑企业,扭亏为盈。
    说明他管理企业的确有一套。
    或者不甘吧,他以为凭自己能力可以独闯天下。
    他自己以为是,他的朋友和亲人也以为是。
    在大家的支持下,他果断辞职,自己创办了一家私营建筑企业。
    开始的确风风火火。
    凭借自己多年积攒起来的人脉,顺利接有十几个项目,每年都要招几十几百学生进公司工作。
    企业一度是区里的明星企业。
    然而,私营企业所暴露出来的弱势也慢慢显现出来了。
    众所周知,如今所有的工程项目都要垫资,一般的行规是总造价的百分之三十。
    不用垫资的项目是绝对没有的。
    也就是说,一个一千万的项目,自己需要垫资三百万。
    央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肯定没有问题。
    但私企就不一定了。
    垫一二个项目估计问题不大,多了肯定受不了。
    因为对于私企,银行不可能无限贷款。
    当然,他有一个办法,就是进场的材料商、机械设备租赁商,还有劳动队等等也要垫资。
    这个垫资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这招看起来可以化解资金所带来的压力,但是风险巨大。
    一旦业主没有钱,或者虽然有钱,一年之后再给,怎么办?
    这些进场的劳务队和材料商可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手下的民工每天要吃饭,材料商也是欠别人的材料款,一旦不能及时兑现,会导致整个项目停工。
    停工的项目将面临着巨大的水电、人工费的支出,每天都在成倍往上翻。
    这个总经理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由于业主没有钱,导致他经营的项目几乎停工。
    停工的后果是,员工的工资发不出,公司每天挤满了要钱的民工。
    还有几百张法院开庭传票。
    从红红火火,到倒闭,他只用了四年时间,目前欠债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