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哈哈哈,大明 > 第24章 大丰收和抢收

第24章 大丰收和抢收

蜀锦就不只是卖给江浙之地,就可以不经过江浙商人的手直接把蜀锦卖到京城。
    蜀道虽难,但秦、马两家等于腾出了一只手。
    “保国,安排人手,发动百姓,山猪要狠狠的杀,不然等到秋季,咱们的粮食就是给山猪准备的!”
    “是!”
    秦良玉再次把目光锁在了那一堆堆的土豆上。
    想着余令信里写着的各种吃法,秦良玉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倒是一个会吃的。
    土豆的丰收让秦、马两家喜气洋洋。
    有了这些,就等于手里有了力量,有了力量才能在四周虎视眈眈的注视下戳瞎那一双双的眼睛。
    ……
    长安的大雨还是来了,到处都在骂贼老天。
    这几年的老天确实贼,需要雨的时候一丁点不下,不需要水的时候它又疯狂地下。
    夏收秋收没了水,那不是干旱是什么。
    在这场大雨里,秦王府塬上的麦地受灾最重。
    虽然抢收了一大半,但还是没来得及,没收的那部分倒在了地里。
    看热闹的比心疼的多。
    这一切只能说是秦王府咎由自取。
    哪怕现在的秦郡王朱存枢做的很好,非常支持朱家人自食其力,并给予帮助。
    可前几任的秦王府造的孽太多了,伤了人心。
    长安百姓是纯朴,但纯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百姓并不都是那么的淳朴善良,他们是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不知道哪个秦王没有给麦客工钱,还把要钱的打了半死后……
    自那以后,哪怕麦客没活干,哪怕秦王府开出的工钱诱人,也没有人敢去给他们割麦子。
    出力了,没钱就认了,还挨打。
    这活儿谁敢去。
    当然,这仅是秦王府朱家人仗着身份做的恶事里面的一个。
    其余的就不要说了,根本说不完。
    养一个好名声需要好多年,但拥有一个坏名声只需要做错一件事。
    秦王府的朱家人做错的还不只是一件事。
    面对欲言又止的朱存相,余令背着鱼竿出了门。
    衙门派出去的抢收官员已经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有受灾的,但不是那么严重。
    村民邻里互帮粮食从地里抢出来了。
    望着离开的余令,朱存相叹了口气准备回去复命。
    余令这个样子明显是不管了,想想也能理解。
    余令为什么要帮,余令跟部分朱家人有恩情,和秦王府却是泾渭分明。
    这些年,余令只去过一次秦王府,还是为了去接朱清霖。
    望着余令背着鱼竿也来了,苏怀瑾指了指身旁:
    “树杈往前一丈,我打了酒糟窝,你在那里钓,钓不到别恼,你敢往窝子里扔石头,我把你扔下去。”
    “钓鱼你也不吃,为什么还这么爱!”
    苏怀瑾懒得搭理余令,对这种不爱钓鱼的人讲钓鱼的乐趣,比对牛弹琴还难。
    这样的人还不能说,说多了人扔石头不说,还用震天雷炸鱼。
    所以,对待余令这样的钓鱼人,得用一种法子让他的脑子不往这边想。
    只要余令安静,自己就能钓到大鱼。
    “八月去京城注意一下!”
    “说人话!”
    “陛下喜欢你,给了你山君的名号,但他们从来都不喜欢皇帝,一定也不喜欢你,自然要对付你!”
    余令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我又不是银子,没必要让所有人喜欢。”
    “所以要小心他们的伎俩!”
    “比如说”
    苏怀瑾紧盯着鱼漂,淡淡道:
    “我没经历过,但我听说过,比如说你对军阵和地方的治理颇有手段,他们就偏偏不让你去接触这些。”
    “姜槐道这样的是在边关自大惯了,沾染了边军的习气,看你不顺眼,就要想法子整你一下!”
    苏怀瑾不说话了,提竿,一条黄泥鳅被拉出水面。
    苏怀瑾喜滋滋的将它从鱼钩上摘下,他要把泥鳅放到大慈恩寺的荷花池。
    “说完,说话说一半是什么意思”
    见余令眼睛乱瞟,似乎在找石头,苏怀瑾赶紧道:
    “做什么,你这是做什么,放下,放下,我这就说!”
    “再磨叽我可不扔石头了。”
    苏怀瑾无奈的叹了口气,早知道这样,钓鱼的时候就不喊余令了。
    “在咱们大明,官员是宁愿做京城小九品,也不做地方大三品,姜槐道这样的性子,在京城活不了的。”
    “你这样的性子在京城也难。
    但因为你和东厂和锦衣卫关系好,还受万岁爷稀罕,所以你也算是一个例外!”
    “直接说他们的招式吧!”
    苏怀瑾叹了口气:“他们会捧着你,把你往上拉,让你当京官,把你供起来,就是不让你去做你擅长的事情!”
    “比如”
    “比如山西道监察御史袁可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