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掌教望着赵破阵腰间的酒盏,忽然轻笑:\"当年陈平安在剑气长城说,最难得的不是神仙的千般变化,而是凡人的一念执着。三位带着七块碎瓷、千万念力来到青冥,本身便是最好的'破雾剑'。\"他抬手撤去观星台的云雾,露出直通问心崖的云阶,\"去吧,归乡路上,白玉京的剑卫会为你们护灯。\"
暮色中的观星台,二掌教独自品着陈平安修补的茶盏。茶盏缺角处,\"安\"字剑痕与心灯的光焰交相辉映,竟在雾中显露出\"平\"字的另一半。他忽然想起陈平安临走时说的话:\"若有一日青冥的云太淡,便去东宝瓶洲看看,那里的雾里,藏着最浓的人间味。\"
雾起白玉京,这次的雾里有观星台的星子、心灯的焰苗,更有二掌教眼中的微光——那是被人间烟火照亮的仙心。李寒衣知道,当他们踏上问心崖时,身后不仅有青冥剑卫的护持,更有无数凡人的祈愿,而前方的望乡门,终将在人间烟火与仙人守念的共鸣中,缓缓开启。
赵破阵摸着腰间酒盏,盏底剑鱼此刻竟驮着二掌教的碎瓷片,在酒液中划出\"归\"字轨迹。\"寒衣,\"他望着云阶尽头的问心崖,\"等开了望乡门,老子要在剑气长城城头摆酒,让陈平安那小子尝尝东宝瓶洲的雾酿,就着大骊的炊饼,保准比青冥的云气酒带劲!\"
苏云萝看着《耕战录》上流动的字迹,忽然轻笑:\"师叔,书上说二掌教的碎瓷佩饰,刻着陈平安在白玉京写的'此心安处是故乡'。原来真正的归乡,从来不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带着人间烟火,让心安住。\"
夜更深时,主角团踏上了通往问心崖的云阶。身后,白玉京的观星台渐渐隐入雾中,二掌教的身影却在雾中愈发清晰——他手持陈平安的碎瓷茶盏,遥望着人间方向,仿佛在等待某个归人,又仿佛在守护某个千年未改的承诺。
而在观星台的星图上,七块碎瓷的光点正与人间千万灯火相连,共同勾勒出一道跨越仙凡的归乡路。雾里,传来二掌教低吟的陈平安诗句:\"云来云去云作客,仙亦凡非仙照心。人间自有归乡路,碎瓷片上见真章。\"
——————
问心崖下的云海突然裂开缝隙,七十二道青冥剑气如银河倒悬,每道剑气都缠着半片碎瓷。李寒衣的霜华剑率先出鞘,剑穗上的七块碎瓷突然发出蜂鸣,竟在剑气中拼出\"白\"字——那是陈平安在剑气长城刻过的剑穗纹路。
\"好剑。\"云海深处传来清越嗓音,身着素白道袍的男子踏剑而来,剑穗上缠着的碎瓷片正是陈平安当年修补的\"望乡瓷\"残片,\"皑皑洲李寒衣,赵破阵,苏云萝。二十年前在长城城头,见过你们替陈平安守关。\"
赵破阵的寒铁刀重重磕在云阶上,刀柄红绳与男子剑穗碎瓷相缠:\"你是白也?\"他盯着对方剑柄处的\"也\"字剑痕,\"老子在长城听陈平安说过,青冥有个剑仙,爱用人间诗词炼剑,莫非就是你?\"
白也收剑入鞘,剑鸣如人间清笛:\"赵山主的刀,在大骊皇宫斩妖时,可还记得陈平安刻在碑上的'护'字?\"他望向李寒衣,眼中倒映着心灯的光焰,\"李仙子的霜华剑,在云霞山破阵时,可曾留意那些碎瓷上的渔家号子?\"
苏云萝的《耕战录》无风自动,书页上跳出白也与陈平安论剑的画面:\"师叔快看!陈平安用碎瓷片在白也的剑穗上刻了'人间'二字,旁边写着'剑仙非仙,因世而存'。\"她指着画中白也腰间的酒葫芦,\"那葫芦是陈平安用大隋百姓的祈年灯油换的?\"
白也抬手轻挥,云海显露出剑气长城的虚影。他的剑穗碎瓷突然发出暖光,竟与李寒衣剑穗上的七瓷共鸣,在雾中拼出陈平安背着竹篓的身影:\"当年在长城,陈平安说我的剑缺了人间味。\"他取出酒葫芦,倒出的不是青冥云气,而是东宝瓶洲的雾酿,\"后来我才懂,所谓人间味,是渔妇补网时的骂声,是孩童追着炊饼跑的笑声,是这些藏在碎瓷片里的烟火。\"
李寒衣的霜华剑轻轻一颤,剑尖倒映着白也剑穗上的碎瓷:\"先生的剑,可是用陈平安留下的'归乡剑意'淬炼?\"她想起二掌教说的\"心雾\",\"我们在观星台得了归心火,却不知这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