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昌夹了一筷子鱼肉送入口中,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又嫩又软,烟熏味恰到好处,而且还有一丝丝桑叶的甘甜。”
他又夹了一块,细细品味:“还带一点点熏制的风味,很好吃。”
江桃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杨老师在吃上面可真是行家啊,一尝就尝出来了。”
她拿起桌上的青瓷酒壶,往酒杯里倒入琥珀色的酒液。
“这是我们自己酿造的果子酒,度数很低的,喝了还能降血压呢,您尝尝!!”
杨世昌举起酒杯,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轻轻抿了一口。
“甜而不腻,果香浓郁,比外头卖的好。”
“托您的福,”江桃也端起酒杯。
“自从《沪市美食》刊登了您那篇介绍我们家的文章后,我们这儿客流量多了不少。不少客人都是拿着杂志找来的。”
杨世昌笑着摆手:“文章不过是个引子,关键还是你们这儿确实有真材实料。现在沪市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周末愿意开车到郊区吃个新鲜,但像你们这样既保持农家风味又讲究品质的地方可不多。”
“杨老师过奖了。”
江桃又低头喝了一口酒,再抬头的时候眼神诚恳。
“我们这开业也没多久,还有好多做的不完善的地方,今天还想听听杨老师有什么意见,我们也好及时改。”
虽然知道江桃这话是客气,但是这么说,听的人心里就是熨帖。
杨世昌满脸笑容,竟然真的放下筷子,打量四周:“装修的倒是不错,菜品也有特色,服务也周到。要说建议嘛……”
他略微沉吟,“可以考虑增加些时令特色,比如秋天的蟹,冬天的羊肉,做成季节限定菜单,更能吸引回头客。这人嘛,限定的东西,那才抢的厉害呢!!”
江桃眼睛一亮,立刻接话:“我们正有这个打算。下个月我们准备一些应季菜。杨老师要是有空,欢迎再来。”
“说到这个,”杨世昌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
“下个月底有个外国美食考察团要来沪市,市里让我安排几顿有特色的餐饮。你们这儿……”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江桃一眼。
江桃心头一跳,面上却不显。
只是为杨世昌又斟了一杯酒:“承蒙杨老师看得起。若是能接待外宾,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菜单可以专门设计,食材也选最好的。”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杨世昌也没有再多说。
“我就知道你是个明白人,多的我也不说了。具体细节我们改天再详谈。今天这顿饭吃得舒坦。还要多亏你了。”
江桃轻轻拍手,服务员立刻端上一盘金黄色的南瓜饼,每个只有巴掌大小,整齐地码成宝塔状。
“最后一点小心意,孟师傅拿手的南瓜饼,用的自家种的南瓜,不加水,纯南瓜汁子和面。”
杨世昌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外酥里嫩,南瓜的香甜在口中化开:“好!这手艺,国营饭店的大师傅也不过如此。”
送杨世昌出门时,夕阳已经西斜。
至于杨市场带来的那群同事,江桃也给他们安排了风景极好的包间,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那几个年轻人甚至要了袋子打包走了最后几个南瓜饼。
江桃目送杨世昌的轿车驶远,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她转身回到后院,看见孟师傅正站在厨房门口抽烟。
“孟师傅,杨老师对你的手艺可是赞不绝口呢!!!”
江桃走过去,声音轻快。
孟师傅吐了个烟圈,脸上带出笑意,却还强忍着严肃:“那还用说?要是我做的不好,还不如回老家种地去。”
江桃笑了笑,望向远处那片桑树林。微风吹过,桑叶沙沙作响。
暮色四合时,江桃才回到家中。
车窗半开,晚风带着凉意灌进来。
她打了个寒颤,不知道为什么有种不好的预感。
“兴许是最近太累了吧。”
她揉了揉太阳穴。
车拐进巷子,轮胎碾过石板路发出轻微的颠簸声。
江桃远远就看见自家门口亮着灯,顾有为的身影在门前来回踱步,时不时抬手看表。
这景象让她心头一紧,顾有为平时从没表现得如此急切过,难道是出事了??
她刚从车上下来,顾有为就发现了她,快步上前。
脸上写满焦急:“怎么才回来?我往雅舍打了三个电话都没人接!”
江桃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包带:“今天应该是太忙了,都在牵头忙着呢,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兰雪发烧了,三十九度二。”顾有为小声,“小脸烧得通红,一直说胡话。小盼和玉树在家照顾着,我请了半天假回来。”
江桃只觉得一股凉意从脊背窜上来,她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家门。
卧室里里,顾盼正用湿毛巾给六岁的顾兰雪擦脸,顾玉树站在一旁,手里端着水杯,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