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状态会愈演愈烈,等到2020年前后,很多微信用户的朋友圈基本都是仅三天可见。
班味越重的,这类人的朋友圈就越是空白。
加上这个时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年轻的都市白领们其实都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ins风就是在2016年前后火起来的。
ins风的美照分享最先是在国外流行起来的,2016年的时候,ins风还主要流行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也只有这些城市的装逼男女们才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去搞这个东西。
经过社交平台一年的发酵后,这种风格就渐渐的烂大街了,开始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迅速流行。
但instagram毕竟是外网的软件,就算分享到外网也很难获得同频装逼的快感。
而国内的软件中……
微信愈发老气,班味十足。
微博愈发商业化,厕所味开始显现。
百度更是男厕。
探探陌陌之流压根上不得台面。
小米的米聊则更偏向于游戏领域的分享。
字节的头条号,内涵社区一个偏向时事新闻,一个偏向男人娱乐社区。
一时间,都市白领中那些年轻漂亮的美女们竟然找不到特别适合自己装逼的软件,然后,在这类人群的苦恼中,一个轻便,短平快,且富有时尚年轻气息,图标黑色打底,纹饰带有电音美术风格的软件忽然出现在她们的视野里……
这个软件足够小众,冷门!
使用起来也足够丝滑。
正好符合这部分都市白领们的装逼需求啊。
于是。
很多在岭南,三亚,大理等等地方度假的美女们开始在新出的这个抖音的软件上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了。
别的地方都还好。
但三亚那个地方是有说法的啊,尤其是在三亚海天之后,那里的服务和玩法逐渐被外界所知晓,很多本来不够格去那边玩儿的小富二代,小老板也都开始扎堆往那儿跑。
而众所周知的一条真理是:哪里米多,鸡就会往哪儿去。
尤其是在珠三角某个城市全面纯净话后,三亚就成了船新版本的天堂之城。
而能在三亚混的风生水起的漂亮女生……吕尧不敢说百分之九十,但在三亚那个地方,长得漂亮消费水平不低还没什么正经工作喜欢玩网络的,那基本没跑了。
这部分群体的漂亮妹子在五一假期期间那是最忙的。
有时候一天要去三个场子。
而且都是看着调性不低的场子,有的实在游艇上,有的是在五星级酒店顶楼,有的是在私人大别墅里。
这些地方就算是这一行的妹子也不是天天能去的,所以到了这里,放多妹子都会疯狂拍拍拍,然后把这些东西发布到她们能发布的大部分社交软件上。
她们这么做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装逼点赞,而是为了展示,获取互联网流量。
虽然人人都讨厌被标签,但人人也都在给自己打标签。
区别只在于这个标签符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听着看着高不高端,牛逼牛逼。
就像有人说你长得像吴彦祖,你会觉得自己被标签化而生气吗?
但我要说你长得跟阿giao似的,你能开心的起来吗?
同样的。
网红这个标签在2016年虽然还是有点不上台面,但“网红”身上的标签污名化已经远不如十年前,五六年前那么严重了,这个标签反而能提升部分人群的身价了。
比如说那群常年混迹在ww圈的妹子们。
差不多颜值身材气质的妹子,是不是网红,身价最低也能差出个一两万,最高能差十几万,甚至上百几百万,当然,能差几百万身价的网红,很多时候用钱也不太能摆平。
到了那种级别,几百万也不过是“附加价值”。
也正是因为“网红”这个标签的赋能,最先感受到市场价格变化的咕咕们才这么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
这大量就是所谓的“春江水暖禽先知”吧。
而这部分年轻时尚靓丽妹子的分享,也是最能撬动网友们的兴趣的。
在抖音“兴趣算法推荐机制”的加持下,男性用户的抖音必然是如同选妃一般琳琅满目的,最长十五秒的视频往往让他们无法满足,会一直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不断滑动屏幕的,期盼着出现更多的美女。
抖音早期也没有那种列表式的浏览方式。
这种下一个视频完全不知道会蹦出来什么,但蹦出来的东西往往又能精准掐住用户“兴趣点”,就非常容易让软件使用者上头,不仅上头,他们还会分享给自己的狐朋狗友们。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老色批的身边自然聚集着一大堆的老色批,他们不仅会相互分享神秘代码,也会分享各种色孽相关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