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娘也没想到同意冯氏加入会有这样的效果。
好几天做梦都差点笑醒。
“宝儿,你就看着吧,娘这回非把那吴氏比下去不可。”冯氏三两口填饱肚子,提上火笼就要出门。
忘说了,她还有个外援——秋婶子。
这俩加一起,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大于二了,那简直就是王炸。
林宝珠忙喊住她:“捐钱这事讲究心甘情愿,您可别再像昨儿那样了...”
想起昨日那场闹剧,林宝珠就太阳穴直跳。当时冯氏二人首站就去了“林三从“家——这林三从本名林满洲,因事事听从媳妇何氏的,村里人就拿“三从四德“取笑,给他安了这个诨名。
他家一儿一女正是开蒙的年纪,可冯氏磨破了嘴皮子,何氏硬是咬死了不答应。问林满州他就说听婆娘的。
首战不利,冯氏来了火气,和秋婶子你一句我一句开始爆料了。
“你还叫啥林三从,干脆改叫林绿帽得了!“
“就是!你在镇上扛大包累死累活,怕是不晓得何氏拿着你的血汗钱跟你弟快活吧?“
“他哪能知道哟!你看看俩孩子瘦得跟麻杆似的,他眼睛都看不见,还能看见别的?“
“啥?你不信,你不信去你弟那屋看看,说不准还能找到你婆娘的苦茶子呢。”
就这么几句话……险些闹出人命来。
“宝儿,你放心吧,娘有分寸。”冯氏拍着胸脯保证。
林宝珠:放心不了一点。
寒风卷着枯叶在村道上打着旋儿,冯氏裹紧棉袄,雄赳赳气昂昂地出了院子,嘴里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显眼。
“花姐,咱今儿去哪家?“秋婶子早就在自家门口跺着脚张望,一见冯氏就小跑着迎上去,冻得通红的手里还攥着半块凉透的烙饼。
冯氏一把拽过她胳膊,两人踩着结霜的土路往前走:“去桂婆子家。“
“她家?“秋婶子差点被嘴里的烙饼噎住,忙拍着胸口顺气,“她家连个适龄的娃娃都没有,就孙媳妇肚子里揣着一个...“
要秋婶子说,学堂建好是给孩子用,就该先找家里有孩子的。
冯氏坏笑:“她家事多。”
秋婶子:……
秋婶子整个人都不好了,昨儿林三从那副要吃人的模样又浮现在眼前,平日里老实巴交的汉子,掐着何氏脖子时眼珠子瞪得血红,吓得她昨晚上做了一宿噩梦。
“你懂啥,我是看不惯那何氏,昨儿特地选的她家,“冯氏老神在在地拢了拢棉袄,“一会你瞧着吧,保管用不着咱俩费半句口舌。“
秋婶子还想追问,冯氏却已经迈开步子往前走了。大冬天的,村里人都窝在家里烤火猫冬,桂婆子家院门虚掩着,远远就听见堂屋里传来的说话声。
两人一进门,屋里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桂婆子正给孙媳妇剥着炒栗子,见着来人,手里的栗子“啪嗒“掉在地上。
“哎哟,大妹子来啦!“桂婆子猛地站起身,动作太急差点带翻凳子,“是为了学堂的事吧?这可是大好事!“她边说边往屋里跑,“钱我都备好了,签字画押随时都成,你说啥时候就啥时候...“
秋婶子:……
半下午的时候,一辆青布马车哒哒地驶进村子。畅通无阻地停在了绣房门前,林五郎刚跳下车,就被在院子里处理羽绒的婆子们团团围住。
“五郎可算回来了!上回婶子跟你提的事考虑得咋样了?“王婆子一把拽住他的袖子。
“别听她的!“李婶挤上前,“我娘家侄女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勤快人,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得了吧!“张嫂撇嘴打断,“你那侄女壮得跟头熊似的,哪配得上五郎这样的俊后生?“
“壮实咋了?“李婶不服气地叉腰,“屁股大好生养!保准三年抱俩!“
“各位婶子别争了,我上回听你们一说,是觉得哪个都好,可我不能都娶回家来啊。”林五郎不着痕迹的抽回袖子,一脸可惜道:“巧了不是,刚好遇到一算命的,我就找他给我算一下这姻缘。”
“结果你们猜他怎么说?”
众人立马紧张起来:“怎么说的?”
“他说我二十之前不能成亲,否则娶谁克谁,那我不能害了人家好姑娘啊,是吧?”
这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林五郎都十八了,要不是林家这半年起来了,妥妥是个老光棍的命。可他们介绍的姑娘也都十六七岁,哪能再等两年?
“五哥。”林宝珠从屋里出来,无奈的唤了一声。
这人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林五郎笑嘻嘻地蹿过去:“幺妹,我有要紧事跟你说。“
绣房人多嘴杂,兄妹俩径直回了家。一进院子,林五郎就迫不及待地搓着手凑上前:“幺妹,你能不能借哥一百两银子?“
“你借这么多钱做甚?”林宝珠眉头一皱,杏眼微微眯起:“五哥,你莫不是在外头赌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