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时端起茶杯与他轻轻一碰,瓷杯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一码归一码,当初的事不必再提。“
“那不能!“王捕头左右看了看,确认门窗紧闭,才压低声音道:“顾兄弟可知你们买下的铺子原是谁的产业?“
顾时一怔:“李同知?“
“没错,就是那厮的。“王捕头将酒杯重重往桌上一搁,“林四兄弟那晚离开后,没多久就有钦差来接手矿场,我们这些小喽啰也被换了下来。“
林五郎听得一头雾水,挠了挠头凑到林宝珠耳边小声问:“幺妹,他们在打什么哑谜呢?“
林宝珠眨眨眼,同样小小声:“当初四哥去服役,阿时不是找人打点吗?”
林五郎嘴角抽抽:“找的就是王大哥?”
林宝珠:“嗯呢。”
林五郎:……
“起初我也没多想,直到李同知突然倒台,我那府城当差的亲戚给我递信,我才知道......“王捕头抹了把脸,“那事要真让他们成了,我们这些人要么选择同流合污,要么就只有死路一条。真算起来,林四兄弟还间接救了我们弟兄一命。“
“我在衙门当差,收点吃酒钱是常事,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这种诛九族的勾当……“
王捕头只以为是林四做了什么引来的大人物。大人物看出里面的猫腻......
“李同知本就不干净,根本禁不起查。“他又灌了口酒,到现在想起还心有余悸,差点就上了贼船。
顾时却觉得李同知的倒台不一定就是贺大人的手笔,雁过留痕,更像是有人在替秦国公府的公子扫尾。
要确认这点,就只需知道......
“李同知被押解进京了?“他问。
“没,在牢里畏罪自尽了。“王捕头做了个勒脖子的动作。
这事稍一打听就能知道,没什么好瞒的。
顾时心下一沉。
果然。
林五郎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事,大冬天的愣是吓出一身冷汗。
“幺妹,当初你和妹夫……”他声音发颤,手里的酒杯差点拿不稳。
“过去的事就别想了。”林宝珠轻声打断,倒了一杯热茶推到他手边:“四哥现在好好的,恶人也得到了报应,这就够了。”
“林小娘子说得在理。”王捕头举起酒杯:“林兄弟,前前后后你们家算是救了我家两条命。往后在这县城里,有用得上我王某的,尽管开口!”
林五郎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让他清醒了几分。他端起酒杯:“王大哥言重了。不过......“他顿了顿,突然咧嘴一笑,“既然您这么说了,那铺子装修的事,还真得麻烦您介绍几个靠谱的工匠。“
林宝珠这才想起,从到县城就忙着办过户手续,连铺子都还没亲眼看过。见天色尚早,便提议道:“不如现在就去看看铺子?“
一行人坐着马车往西市行去。街道两旁店铺的灯笼次第亮起,为冬日傍晚添了几分暖意。
新买的铺面位于城西最繁华的街口,王捕头上前一把撕下封条,扬起一阵灰尘,露出门楣上“醉月楼“三个斑驳的金字。
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里面空荡荡的,只地上散落着碎瓷片和账本纸页。
“查抄时兄弟们手重了。“王捕头尴尬的踢开个破酒坛,领着几人往后面去,“后院倒是齐整。“
几人来到后院,天井里一株老梅斜倚墙角,树下有口青石井台,三间厢房并排,侧边还带个小厨房。二楼虽未上去,但从大堂的格局看,少说也有五间雅室。
“这里最早是家绣庄,后来铺子到了李同知手里才改成的酒楼。”王捕头解释道。
铺子地处闹市,人流量自不必说。
林宝珠逛了一圈,心里有了大概的想法,当即和林五郎商量起来。
“这下面可以全部打通,在右边靠墙做一排货柜,左边做成展示台……”
“靠近门口放矮柜,可以摆些荷包、绢花之类的小物件。“
“二楼五个雅间添些妆台、衣架,做成带茶水间的更衣室。“
距离过年只剩不到二十日,想在年前开张是来不及了,不过眼下绣房的冬衣订单充足。真正要紧的是开春后——等羽绒服的旺季过去,就得有新订单续上。这铺子位置好,到时候开业了正好上新品。
兄妹俩个说得起劲,倒把另外两人撂下了。虽然说开了,但当初毕竟是顾时有求于他,王捕头想起自己当时的态度,不免有些尴尬。
好在没让他尴尬太久,一个衙役匆匆跑来:“头儿,县尊大人找您!“
王捕头如蒙大赦,连忙拱手:“林兄弟,我明儿一早就把工匠给你带来。“说完便跟着衙役快步离开。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边的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兄妹俩这才意犹未尽地收住话头,林五郎领着他们往自己常住的客栈走去。
“林老板来啦!“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