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今忙着军队后勤,别有一番乐趣。
如今这种情况,是举全国之力对外作战,谁敢在这种情况下去搞小动作,那一套九族消消乐是少不了的。
——
息国占着燕云,养着一支精锐的骑兵,往常息国骑兵对上大魏的步兵,往往就是摧枯拉朽,大魏败的毫无悬念。
燕云被息国占据,大魏没有了养马地,而息国却仗着燕云大力发展骑兵,用大魏每年的岁贡供养他们的骑兵。
可如今,一切都不同了。
大魏有了神机营,有了更为先进的火枪火铳。
火器,这是叫永乐大帝都差点儿一朝回到解放前的东西。
宋子安依旧耍着他的鞭子,带头冲锋陷阵,只扬手间便收取一片敌军首级。
除了自身武力过硬,宋子安也智商在线,运筹帷幄,决断战场局势。
大军一路冲锋,直逼息国国都。
未做抵抗直接投降者,不杀
抵抗,导致魏军有伤亡者,一律格杀
息国王室待下宽和,百姓军队多有推崇,没有不做抵抗直接投降者。
一时之间,血流成河。
——
边关又传来捷报。
大将军以百骑伏兵的方法攻破息国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十三战十三捷。
紧接着又是一波又一波八百里加急捷报。
大将军在侯川大破息军,在侯川之战中身受重伤仍英勇作战,最终取得胜利。
大将军在烟城之战,应昌之战中大败息军,进军逐镇时更是以五百骑兵击败息国的十万大军,取得了著名的逐镇大捷。
大将军率领少量兵力打败敌军,甚至单骑突入敌阵杀敌将数人。
大将军在南无门之战中以八百部众大败息军的五十万大军。
捷报一封接着一封,骑着高头大马的士卒举着战报高呼。
京城百姓每日都在盼望着下一封捷报。
大魏有多少年没有这般硬气过了,大魏的脊梁骨已经弯了太多年了。
岁贡岁贡,岁赐岁赐,燕云之地,河西之地已经丢了太久太久。
那里的百姓,殷切的期盼着回归。
百姓们听着一封又一封的捷报,他们欢呼着,雀跃着,留下的是激动的眼泪。
近几月,京城百姓都魂不守舍的。
从天黑到天亮,一直有百姓在等待。
若是恰巧叫他们碰到了一封捷报,
是能直接高兴的晕倒的地步。
——
乾开九年,大魏抵抗息国入侵已有两年。
十骑快马,如同一阵风一样,冲进了汴京城。
他们一路冲,一路呐喊。
“河西大捷!河西大捷!”
“河西之地!尽归大魏!”
“……”
捷报伴随着他们的呼喊,传遍了京城。
一瞬间,京城内外,一片欢腾。
凡是得到了消息的百姓,皆涌到了街道上,大肆庆祝。
得到了消息的官员们,一个个穿上朝服,快速的往皇宫里跑。
两年了
两年了
对息国作战的时间线拉的太长了,纵使不断有捷报传来,但战争对国库的损耗太大了。
只是如今形势一片大好,乾开帝不是宋高宗,他迫切的希望收回失地,开疆拓土,也不忧虑功高震主。
甚至从自身做起,厉行节俭,杜绝奢靡之风,为前线节省军费。
群臣不敢说什么,如今隐隐的文臣之首裴余之是乾开帝的心腹,无条件的支持着乾开帝的政策。
但如今捷报传来,谁又不能不为大魏骄傲
大魏的脊梁骨立起来了
——
八百里加急的将士还未赶到皇城,就有小太监听着捷报声来向乾开帝报喜。
乾开帝知道有喜讯,可没想到喜讯这么大。
河西之地,尽归吾魏
开疆拓土,数州之地
在他的治理下,大魏开疆拓土数州之地,他将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刻裴余之和李彦及几个朝中大臣正在御书房和乾开帝商量后勤事宜。
闻言皆是面露喜色。
乾开帝却已经缓缓回神,催促着一旁的大太监,快!快将捷报拿过来给朕瞧瞧!”
太监小跑着走到了送信的士卒面前,双手捧过了信筒,攀上了御阶,拧开了信筒,恭敬的将信筒递到了乾开帝面前。
乾开帝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捷报,看到了末尾,看到了河西之地尽归大魏,豪迈的将捷报扔给了大太监。
拿去给几位爱卿看看……
大太监捧过了捷报,拿去给裴余之和其他大臣。
乾开帝脸上的喜色难以掩饰,在御阶上来回踱步。
许久以后,终于压制不住心头的欢喜,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在乾开帝放声大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