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经过了皇上多年培养,你更是可以想到他的厉害,他之所以对朱允熥不关心,终究是因为当年常氏是难产而死,而且也是对你信任,所以才没有管束。”
“处于如今境地,你除了慎重外,别无选择,除非你不想为允炆争取那个位置了。”吕本语重心长的说道。
“女儿明白了。”
“以后女儿一定会小心谨慎为上。”吕氏重重点了点头,心中也是逐渐平复下来。
经过此番事情,她也会变得更为谨慎慎重了。
在这一场嫡庶的争斗之中,她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如果真的让朱允熥以后成了皇太孙,甚至是太子,那她以后可就完了,不仅是她,她的几个儿子都会如此。
……
北疆!
长城所在。
经过数月时间。
在起初营造了一种大军全力压赴北上的势头后,成功让北元部落继续北撤,在之后,郭英也没有让步兵继续深入,而是撤回了长城以来。
这一段时间。
一部分兵力押送着自北元征伐所得的奴隶,降卒向着大明腹地,交给了兵部处置,之后就会再交给户部,甚至朝廷有关于奴籍之事的职权部门处置。
除此外。
还有一部分兵力便是修缮长城。
在当初这北疆沦陷到了北元掌控后,这长城就被他们给推倒了,并且大肆破坏。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这长城就是阻挡了北疆进击的屏障,他们自然是不需要的。
如今大明夺回来了,对于北疆的土地也无法夺取,毕竟没有城池,不能深入,所以修缮长城也是关键。
郭英下令十万大军修缮长城,如今的长城已经不复数月前那种破败。
经过军队的修缮,已经初步将长城修缮了一些了,只需要时间,未来再有户部与兵部调度,必可让这北疆长城全部都修缮完全。
“北疆风光,当真是好啊。”
“不愧是北国风光。”
“待得寒冬临,大雪覆盖北疆大地,那将会是最美的北国风光。”朱棣披着披风,身边站着郭英和朱权,遥遥看着北边说道。
“是啊。”
“北国风光。”
“今年北元的日子可不好过了。”郭英一边夸赞着北国风光,可也带着对北元的几分嘲弄。
经过这一战。
北元被彻底赶出了华夏故土,再无在华夏的城池依仗。
他们又被重新赶回了游牧。
而且经历此战,北元损失惨重,以往还有这些占据华夏故土的疆域作为粮仓,可如今粮仓也失去了,未来,他们又将变成昔日的北疆游牧一样,到了冬季便是他们最危险的时刻,不知要有多冻死骨。
显然。
这对于大明武将而言,是值得庆幸的。
死他们总比死大明的子民要好得多。
而且说到底。
从北元手中夺取的华夏故土不小,也迁徙了不少北元人,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北疆与大明的两个天地。
“也不知道冠军侯他们的情况如何。”
“杀入北疆也有两个多月了。”
“还未有消息传回来,再过不久可就要进入冬季了,如若大雪落下之前还不能回来,那就危险了。”朱权则是面带担忧之色的说道。
听到这话。
郭英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忧虑之色:“是啊!北疆辽阔,稍有不慎就会迷失其中,我大明虽然出动了十万骑兵,可终究是入了异域,而且北元虽败,却仍存国力,也不知究竟是何等情况。”
但一旁。
朱棣眼中闪过几分淡漠。
不过很快就是一闪而逝。
“冠军侯还有永昌侯都是善战将领。”
“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带领我军凯旋归来的。”朱棣适时说了一句。
“如今,也只能等了。”
“北疆不好传递消息。”
“除了等,别无他法。”郭英沉声道,抬起头看着北疆方向,也是翘首以盼。
也正是这时!
北边。
忽见一柄战旗从遥远的平面上出现,远远看去,正是大明红色的战旗,刻画着“明”字。
紧随着,在战旗之下便是上百红甲骑兵。
“大将军,快看。”
“那是我大明的军队。”
“他们难道要凯旋了?”
朱权抬手指着北边,激动道。
对于他来说。
此番来北伐大军之战学习,也是看到了战场上的杀伐,看到了敌人的残酷,作为朱元璋的子孙,他自然也是感受到了镇守北疆的责任感。
“吾看到了。”
“真的是我大明的军队,而且还是亲军。”
“就是不知道是冠军侯的亲军还是永昌侯的。”郭英也是面带笑容的道,脸上充满了期待之色。
朱棣也向着北边展望,眉头微皱,心底有些慌乱的看着。
只见这一支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