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 第118章 :商量

第118章 :商量

  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几口,砸吧了几下,喝出是老娘在山上采回来的野茶,觉得口感比后世的假龙井好多了。
    就看到李母戴着斗笠提着菜篮,大哥扛着锄头、竹竿出来,“阿娘,这么大的太阳,你们下地做什么?”
    李大哥笑道:“阿娘说山上瓜架结的大冬瓜有点重,担心把瓜架压垮掉,让我扛几根竹竿上去加固一下,顺便摘点豆角、茄子、天萝回来。”
    李长乐想起以前家里的琐事,也是大哥帮着阿娘做,“大哥,你一回来就帮着阿娘做事,难怪你走了阿娘老是念叨你。”
    李母嗔怪的瞪了他一眼,“还好意思说,你要是肯帮我一下,就不用等你大哥回来干了。”
    “我今天帮你干!”李长乐跑回去拿了斗笠,跟李父打了声招呼,出来接过李大哥手里的锄头,跟着两人一起朝山脚走去。
    李大哥回头看了看他,等他走到,“阿乐,你大嫂想……我想等把今年干满再说,你大嫂都等不及,你说到底是先买船自己干好,还是先挣钱建新房好?”
    他从没想到,自己还有找老三讨主意的一天。
    “大哥,”李长乐直言不讳道:“依我说当然是挣钱要紧。老话不也说,欠账如牛毛,海水着一潮!
    运道好,几趟就能挣到一年的工钱,只要我们手里有钱,新房建起来也就月的事。”
    李长平听后觉得他说的没错,“我们这次在舟山渔场那边,有一家的渔船运道就特别好,两百多一担的大黄鱼,就捕捞到二三十担。”
    “跟他后面的渔船也比我们的好,长贵背地里说船老大航线没走对,还被他姨父的儿子当着众骂了一顿。”
    李母在一旁撇嘴道:“猪脑子,船老大也敢得罪,挣了点钱连姓啥都忘了。”
    她说着又看向李长平,“阿平,我看你还不如就听阿芳的,跟老二合伙买艘小船先干着,你们兄弟几个一起出海,万一遇到啥事,也有个照应。”
    李长乐点头道:“是啊大哥,一起出海也有个照应。”
    海上跟陆地不一样,这些年南岸人仗着渔船大,经常跟北岸抢夺地盘干仗,大船撞小船的事常有发生。
    李大哥:“老二还没起来,等他睡醒了,我问他一下,看他怎么想的?还有,不管买二手渔船还是新的,都要一段时间,就算自己干,也得等人家把人手找到才能辞工。”
    今年本来就不好招人,少一人还好,兄弟俩都不去了,那边肯定不会放。
    李母:“你们商量着办,不想去的话,就早点跟人说清楚。”
    李家的山地就在半山腰,走十几分钟就到了,山上的地没整块的,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
    远远就看到半山上那几棵高大的栲树,李长乐抬头望了望大树,想起以前经常跟哥哥来山上摘栲树果子吃。
    “阿娘,栲树分给谁家了?”
    “没分哪家,还是大队的。”李母笑道,“你阿爷在的时候说这片山以前全是栲树,这种树在旧时值钱着呢,后来有了尼龙线才把树砍了的。”
    “以前有听阿奶讲过。”
    在旧时,渔民都是用苎麻编织渔网,因为容易破烂,后来发现将栲树皮放大锅里煎煮,能得出的汁液里含有的胶质物,能增强渔网韧度,提高抗海水腐蚀能力。
    在新的渔网编织好后,都要用栲树皮熬煮出来的栲汁浸湿加固,渔民管这叫“栲网”。
    栲树皮煎煮出来的汁液呈红褐色,有一股相当难闻的恶臭味,渔网经过“栲网”,再捞出来晒干,最后还要放入盛满猪血的水池中浸湿,渔民称之为“血网。”
    为了增加渔网的牢固性,每次出海回来都要重新“血网”然后再晒干,旧时下海捕鱼一般都是7-15天回航。
    “三天张虾,四天晒网”的老话,就是从这里来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