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刘三郎点点头,其实他这几个月在京城也看了不少,更明白了不少。
虽然日子越过越富裕,官儿也越做越大,但很多事情却反而没有从前自由。
人上有人,且都是人精,不谨慎些怎么行?
两人带着黄大人一道回了驿站后,刘三郎便先行离开了。
第二日,张平安和刘三郎便给朝廷递了折子,想回乡省亲。
不到三日,折子便被批下来了,速度很快。
因为两人已经在北地五年都没有归家,且回临安路途遥远,在朝廷规定的五百里之外,因此省亲假是按照最长期限批准的,两人各有三个月假期。
等省亲假结束后,再各自回各自位置上任即可。
张平安和大姐夫刘三郎收到回复后,便开始在京城中大肆采购,虽然临安可能什么也不缺,但他们带回去的礼物,最起码也是他们的一份心意。
中间还遇到了一件特别让人恶心的事情,刘三郎想给家里女眷们买些京城特有的小玩意儿,比如压岁荷包和小首饰、头花之类的。
看的时候都是好好儿的,他也不懂这些女人家的东西,胡乱指了一通他自己觉得好看的,让店家包起来。
结果回到住处打开一看,才发现好些都是瑕疵品。
要是男人用的东西刘三郎就会仔细许多,女人家的东西他属实不懂,而且店铺里都是女眷,他也不好意思在那儿多待,结果就上这当了。
钱不钱的是一回事,这店家做生意太不实诚了,还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刘三郎晚饭也没吃,提着包袱就回店铺找那店家去了。
本以为买卖前后还不到一个时辰,加上自己又这么大块头,店家肯定会有所忌惮。
结果人家根本不怵,矢口否认道:“客官可别冤枉我们啊,这东西不是我们琳琅阁卖出去的,谁卖您的您找谁去!”
“我刚刚就是在你们这里买的,我这么大块头,我就不信你们还能忘了!”刘三郎有些生气。
“谁看见了?谁能给您作证?”掌柜的一手拨着算盘珠子,一手悠哉悠哉地捋着胡须,老神在在反问道。
“你!哪儿有你这样做生意的,太无耻了,做生意诚信为本,就你这样的你这铺子也干不长!”刘三郎实在没想到还有人敢在自己头上耍这种小心眼。
旁边的小二擦着柜台有些欲言又止,又忌惮着掌柜不敢说什么。
两人掰扯了好一会儿,反正掌柜的就是一句话:“不退不换,不是在我这儿买的!”
闹到最后反而恶人先告状,拿报官吓唬刘三郎。
刘三郎都被气笑了,放下包袱后,大马金刀的坐在厅中,沉声道:“行,报官吧,赶紧报,你不报官我都要报了!”
在京中做生意的哪个不是人精,掌柜的听了这话后迟疑了一会儿,猜测莫不是这大块头有什么来头不成。
但看这人穿着普通,浑身也无什么配饰,说话老实本分,也不像跟官家有什么牵连的样子。
而且买东西的时候说明了是要回老家的时候带给家里人,买的东西也不太贵重,一看就是外来客,不是京城本地人。
掌柜的犹豫一会儿后还是给小二使了一个眼色,让小二上前去探探口风,再做打算。
那些瑕疵品卖不上价,好不容易有一个粗心的冤大头能接手,他也不想轻易放过。
小二见后给刘三郎上了杯茶,试探性的问了几句。
但刘三郎已经不想再跟他们废话,问道:“你们不是说要报官吗?报吧,我就在这等着。”
小二为难地望向掌柜的。
掌柜的又打量了刘三郎几眼,暗道晦气,然后招手让小二过去,对着小二耳语了一番后,便让小二出去了。
一边还不忘敲打刘三郎道:“这位客官,我劝你还是速速离开吧,这京城里的官差可不是好惹的,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吃了官司蹲大狱,那样就划不算了,我这话可是为你好!”
“掌柜的,这就不劳你费心了”,刘三郎沉声道。
不一会儿,掌柜的让小二去叫的相熟的官差过来了。
确实是衙门里的人,还穿了衙役的衣裳,一脸凶神恶煞的表情。
两人见刘三郎这么大块头也吓了一跳,表情也不自觉收敛了许多。
先问了刘三郎做什么的,祖籍何地,得知只是普通老百姓后,两人放心了。
像模像样的问了几句事情经过后,两人便软硬兼施地想打发刘三郎走,态度很差。
如果是从前的刘三郎可能会怕,会选择息事宁人,但现在他不会了。
“这么说,你们是不想公正的处理此事了?”刘三郎站起身,压迫感十足。
两个衙役中有一个精明的,闻言感觉有些不对劲,不自觉便放缓了语气,问道:“你这东西也不是在这店铺买的,那你想怎样?”
“你们说不是就不是了?走,我跟你们到到衙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