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悬念足够让球馆坐满。
即便很多大学教练都清楚,以他们学校的资历,很难吸引到这两位,但不妨碍他们来到这里,欣赏一场高水平的比赛。
莫坎队之前的战绩非常惊人,全胜的同时,保持着30分以上的优势,更多人认为莫坎会赢,同时特雷杨也会在数据下,赢下这场对决。
但密苏里也有很多支持陈放的媒体和教练,大隼的全面性是公认的,一些资深的教练在对比两人后,只是把特雷杨当成陈放的缩小版。
相比吹杨,陈放具备攻防一体的潜质。
而这一切的争论,随着裁判把球抛向天空,随之开始。
提奥争球成功,球被沃森拿住,他第一反应是看向陈放。
而陈放已经往前场走,这场比赛是很重要,但强度绝对不会大。
这点,陈放很清楚,这其实就是比出汗局,稍微大一点,当然随着比赛的进程,会逐渐提高。
莫坎的阵容是平衡的,但不见得没破绽,吹杨打2,身高173的卡勒姆·米尔斯打1。
小波特还是打3,内线两人都是粗壮的,但高度都只有两米出头。
陈放来到侧翼,是小波特防守他,后者保持着一米的距离,监视着他。
但两秒后,陈放就用一次进攻提醒小波特,你这种防守可不行。
沃森运球没去弧顶,而是往陈放这一侧压,这是乔·马祖拉的惯用战术,他很喜欢在边路做文章。
球是手递手给到陈放,然后沃森顺着去底线,这时候,跟随他的卡勒姆面临一个选择,是趁机和小波特包夹还是继续跟自己的目标。
就在他犹豫那刻,陈放已经利用自己的身高和臂展,把球传给了底线内一步的沃森。
小波特被迫去做一个换防,而导致173的卡勒姆来防守201的陈放。
沃森在小波特补过来的时候,就再次回传,形成错位。
面对173的卡勒姆,陈放在三分线外用一个比训练还轻松的投篮空间,把球投了出去。
场边观众响起第一次喝彩。
陈放的第一次出手,从来没失手过。
这看上去,很像穿越福利,可陈放自己清楚,他在第一节,体力充沛的时候,对球的精准把握,是最好的阶段。
来不及庆祝,特雷杨已经持球往前冲,他的速度非常快,衔接球的推进赏心悦目,他的每一次运球,球都在他掌心翻滚,这增加了他对球的控制感,面对洛根的干扰伸手,吹杨一个简单的胯下变向,就摆脱掉。
他的小碎步非常密,当他突破变向那一下,会忽然变成跳跃式的大跨步,这是独到的摆脱技术,跟完美的身体协调契约出的运球高水准。
摆脱后,他是横向斜运,这个移动让人很难受,因为在两人的防守中间,这会导致防守人犹豫,不清楚是队友上前,还是让自己来。
就在愣神那刻,吹杨出手了。
他这种合球点在胸口微下,出手点在下巴的投篮防守,非常快,又省力。
只是给人一种他从来不瞄准,只是任凭感觉的观感。
但从出手那手型,你又觉得哇哦,好标准,好稳的出手。
就像此刻,当吹杨出手那刻,全场有些人已经站起来,举起了双臂,随着篮球穿网,他们大声的欢呼起来,并且喊出了支持口号:“嘿,冰杨,你这个冷血杀手。”(早在高中时期,特雷杨就以冷血三分著称,他的绰号叫冰杨,寓意是他比北冰洋的北极熊还要冷血的猎杀海豹。)
野隼队丝毫不乱,在乔·马祖拉的调教下,这支更像职业俱乐部的球队,战术素养明显高过其他球队。
陈放依旧在侧翼落位,这一次,小波特很认真的用手撘在他的手臂上,尽管还保持了一米的距离,但给予的压力,已经上来了。
沃森还是往这边走,但战术这个东西,是千变万化的。
陈放手递手接球,却往弧顶走。
提奥从内线跑出来,来到弧顶的时候,刚好陈放也到达。
两人做了个挡拆,陈放顺着他来的路线,往内压进去,面对换防的对手中锋,却一个外侧击地,给到一起顺下的提奥。
后者上空蓝得手。
严格说,莫坎队的防守,并不算好的。
但吹杨却依旧用快节奏去冲击野隼队,洛根的盯防并没有太好的作用,他被吹杨晃了两次,重心不稳,踉跄的栽到一旁去。
接着吹杨加速冲进去,在海德的干扰下,传出一个背传,而小波特快下跟进得球,一样空篮得手。
传完后,吹杨立刻去找陈放,后者发现后,对他眨了下眼睛。
是的,这场比赛从开始,两人就互相攀比起来。
接着,陈放故技重施,他上前一步的动作,摆脱了小波特的防守,接到球的陈放,在侧翼外的边线一点点地方,用一个突然的出手,点燃起了战火。
是的,没错。
陈放主动点燃,他高举投篮手,当看到球进框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