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没有走,而是贴上了富尔茨。
这就是高压线的防守策略,自始至终在全场紧逼中。
因为既然是高位防守,为什么不全场紧逼,半场领防?
逻辑都是一致的。
富尔茨没有接到球,他往前场走,却被陈放干扰。
他恼怒问:“你打算全场这样紧逼我吗?”
“等会你就知道。”
两人言语间,富尔茨忽然反跑,他做了一个晃肩,摆脱掉陈放的跟随,然后队友又迅速去延误陈放的追防,很明显,这都是华盛顿赛前就有所准备的。
伊利亚的补位慢了一些,让富尔茨持球冲进宽敞的内线,面对梅图,作为一个重型后卫,富尔茨不畏惧对抗,跳在空中把球打进。
解说一片赞誉,富尔茨的个人表现,的确很出色,他已经打破了华盛顿大学的队史,也是太平洋联盟常规赛得分王。
进攻万花筒的美誉,超级双能后卫的桂冠,就戴在他头上。
“嘿,注意力!”陈放警告伊利亚,他在球场上,跟场下,完全是两幅面孔,但队友都熟悉,知道是对事不对人。
伊利亚拍胸脯示意是自己的问题。
球权来到了usc,四人在高位囤积,华盛顿不得不贴上去,因为如果退缩在三分线附近,那四个人会互相掩护,在弧顶和侧翼,形成巨大的屏障,产生投篮空位。
而陈放、麦克劳林,伊利亚三分命中率,可是位列全联盟前十的存在。
互相掩护,陈放手递手接到了伊利亚的传球,他猛的加速,从防守人旁边掠过,只是跨出一步,面对迅速补过来的对手,一个胯下变向,便再次摆脱。
这就是陈放的威力,纵观全队,如果你无法遏制陈放的突破,你就要面对usc四线冲击的后果。
陈放在动的时候,全队都在动,反而挂在罚球线的梅图,却往外走,他要彻底拉空华盛顿的内线,这个时候,对方中锋只能放弃梅图,转而去补陈放。
而这就是精妙所在,陈放一个行进间的运球中的单手挑传,这种正拍篮球,忽然用手转腕来到弹起的篮球的下方,通过击打球不同部位,发生轨迹改变的传球,一直是高阶后卫想要掌握的手段。
这种频率极快,就是眨眼的功夫,省去了传球的前摇,虽然传球距离不会远,却是转换进攻中,是最有利的传球。
(其实黑子篮球的主角,就是用这个,不过作者高度美化了,为了传远传,用拳头击打,这个其实挺扯淡的,要求快和精准,用拳头怎么办得到。这也是动漫的特色,为了吸引剧情,神话某技能,达到吸睛的效果。)
(这个技术在篮球里叫正点拨,吕晓明在教学视频有详细解说细节。)
再次顺下的梅图接球就转身,把球扣进篮筐。
而陈放鬼魅的传球,引起了巨大的惊呼,陈放面无表情,开玩笑,为了实战出来,他付出了多少失误,又让敌人打了多少攻防转换。
说多了都是泪。
华盛顿感觉很怪,usc仿佛不打算跟他们玩阵地战,这几个回合,都是十秒内的事,35秒他们甚至连三分之一没用到。
华盛顿主教练洛伦佐·罗马尔感到困惑,他很不安,usc在打一种之前从来都没有出现的东西。
于是他问助理:“我仿佛有些印象,你帮我回忆下。”
“这个战术出现过,但不是频繁,往往都是在垃圾时间和开局阶段。”助理回答很快。
“好吧,加快攻防是错误的,富尔茨更如鱼得水。”
但富尔茨是这样的吗?当事人不这样认为,陈放和沙克昆,对他在进行绞杀战术,前场是陈放,过了半场就是沙克昆,两人竭尽全力去干扰,切断他跟队友的联系。
往往富尔茨需要用更多的掩护才能得到球,而给他布置战术的时间就不够了。
华盛顿的进攻体系,完全是依托富尔茨的冲击力,这点安迪在赛前就做了严密的责任划分,每个人都会第一选择去攻击他。
不单单是陈放,是全队。
陈放再次接球,他现在还没有得分,但已经拿了3次助攻和4个篮板,因为在防守中,他是打4号位,得板率明显提上来了。
这一次,他是空切接球,还没有等华盛顿球员反应,他就用一个正面小抛投结束了战斗。
等了很久的张老头立刻哈哈大笑:“举重若轻,陈放打得很聪明,他串联的同时,也有机会就上,别看现在得分不多,但他是全队的轴,靠他来发动进攻。”
虽然说老爷子喜欢信口开河,但真实情况确实如他所说,陈放在接下来,再次策动了一次精妙的配合。
他持球吸引两人包夹,迅速出球给接应的麦克劳林,而后者在伊利亚的掩护下直接突了进去,面对补防,一个回传,给到去弧顶的陈放。
陈放接球做了个投篮假动作,点飞面前的对手,让传球视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