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赛前策略,快船坚决人盯人,詹姆斯持球碾进快船篮下,即便韦斯利为桑韦尔做了夹击,也没拦住小皇帝的上篮。
双方的第一次得分,都是攻框,仿佛像是为这场比赛定了个基调,随后几个回合,詹姆斯和陈放都作为持球人,主导了进攻。
两人都会在遭遇包夹的时候分球,也会在队友没有投篮机会的时候去接球硬解。
即便是观众,都发现了这有趣的现象。
解说大呼:“果然是一脉相承,里弗斯和泰伦卢的想法,完全一致。”
“只是中国人,真的可以当小皇帝来用吗?”随后解说话锋一转,挪揄道。
陈放确实从冲击力上确实不可能是詹姆斯这个级别,但他持球投篮能力,却是詹姆斯这辈子都无法得到的技能。
被力量和基本功而受制,持球跳投永远不是詹姆斯常规武器,当陈放再次通过节奏,突破香波特,他忽然斜撤步,将彼此的身位拉开了三个以上,距离之长,让香波特甚至都没念头伸手。
顺势跳起,投中第一个三分,陈放的得分来了10分。
第一节刚过半,陈放就拿了10分,惊人的表现,让克利夫兰球迷感到巨大的压力。
坐在替补席喝水的韦德,抬头看了下记分牌的数据,露出难以置信的蹙眉表情。
虽然陈放打nba才十几场,但其实在这个圈子里,有些大佬多多少少知道中国人的一些特性。
不是神经刀,胜比神经刀。
即便状态不好,陈放也能拿十几分,可如果开局就手风顺,那就很危险了。
飙分者!
私底下,大家都这样形容陈放。
不仅如此,教练圈也有类似的看法,每一个场均上15+的,都会上各球队教练组的黑名单,陈放也在其中。
泰伦卢对jr做了个手势,于是在下个回合,当陈放再次面对香波特,弧顶的jr提前做了包夹,并且另一侧的詹姆斯也换防过来,阻挡了弧顶的桑韦尔。
这是一个典型的区域协防变化,陈放反应很快,提前分球,给到内线的小乔丹,化解了这次危机。
但同时也导致这回合进攻,球权给到没有背打能力的乔丹,香波特迅速回缩,和克劳德包夹了小乔丹,逼迫后者匆忙出手。
篮板被乐福拿到,他是具备传球能力的大前,从摘下篮板到长传,一气呵成。
陈放甚至还没反应,就看到球飞过了中线,而詹姆斯已经冲到了三分线。
果然是联盟第一个快攻手!
詹姆斯的经典满弓劈扣博得全场两万克利夫兰球迷的喝彩,如雷的掌声震耳欲聋。
被偷了个后,陈放开始小心,侧翼是很好的突破区域,也是更好的包夹地段,所有的攻防战术,互有克制,就看谁能更快反应过来。
双方进入下个阶段,阵地战。
阵地战是复合战术,而不是之前陈放和詹姆斯打的球星战术,它需要场上五人协调来完成,一场百回合的nba比赛,阵地战占比不会低于30%,这也是分享球权的最好办法。
阵地战解决了角色球员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自己该得分,什么时候不该出手。
因为战术里已经明确标明了各自的任务,就如a球员跑出空位接球投篮,和作为中继点b球员去传球,即便两人同是一个位置,都有空位,而结果却差异巨大。
因为战术为球员量身定制,根据能力来划分工作的。
骑士和快船的阵地战还是有差异,泰伦卢打的是超巨球,即便跑战术,詹姆斯不仅是持球发起战术第一人,也是终结权第一人。
而快船,陈放就从持球人的身份变成枢纽者,进行策应和中继传导。
这种差异很好的体现在双方的比分上。
第一节打完,快船31比26,领先五分。
尽管詹姆斯拿下了12分,但陈放只有10分,但后者已经刷出了4助攻3篮板。
解说点评道:“至少从第一节,两人不分伯仲,很惊讶,中国人能在客场打出这样表现,这让我想到他掀翻勇士后的回答,他很喜欢挑战。很明显,他在尝试挑战詹姆斯。”
第二节一开始,韦德就换上来了,他替换了jr,开始串联骑士进攻,即便现在的韦德各项身体指标下降了很多,但他的得分和经验依旧在。
尤其是在夹击陈放方面,要比jr做得更为出色。
于是陈放迅速做出调整,他开始进入内线,在罚球线区域发牌,尽管消耗的体能在上升,换来的效果却迫使骑士再次改变防守策略。
用后背死死盯住香波特,桑韦尔的传球从侧翼击地传过来,陈放接球后立刻侧身顶了下对方,形成侧立站位。
他先做了一个佯传,迫使想包夹过来的韦德再次外扩回去,然后举球作势要投,把香波特的重心提起后,忽然沉髋。
后者的重心被打乱之际,陈放陡然干拔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