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陈放没有和其他队友那样,选择离开,开始享受长达4个月的假期
对于他来说,新的挑战已经来了
中午,陈放在一处高档私密场所,接待了刚刚落地洛杉矶,又风尘仆仆来到拉斯维加斯的姚
姚第一时间就是去看陈放的腿,然后详细的问了情况
寒暄过后,就进入边吃边聊的阶段
“这两年姚哥辛苦了,干了这么多实事,可喜可贺”陈放举杯,算是道贺
姚摆手,露出心累的表情:“步步难,步步坎,辛苦有,祝贺就免了”
从17年任职,姚就是为了一个大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官办分离】
把篮管中心和cba做分离,将联赛市场化,让20家俱乐部焕发活力,进入盈利模式,从而反哺篮球这项运动
通俗的讲,就是照搬nba联盟的模式
但陈放很清楚,时间证明这是姚的一厢情愿
就如他上任面对记者提问:中国篮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最大的问题是到处都是问题”
都是问题,还要在原有的图纸上涂改,搞画画的都知道,几乎不可能成功
一个核心问题,姚就无法解决
人心!
谁的人心?当然不是球迷,球迷就想看到结果,过程是怎么个曲折,不是球迷考虑的
这里的人心有3种身份
一、上层;
任职是短暂的,晋升的窗口就3-4年,升慢一步,就步步慢,要见成绩,要看效果,什么五年计划,在这个年代,已经不现实
二、俱乐部;
开门做生意不是搞慈善,不赚钱靠情怀是坚持不下去,可赚钱的路子被人堵住,不仅钱难挣,还要人跪着,换谁都不舒服,只要受了委屈,就掀桌拍案要离场
三、球员;
绝大部分球员的出身是各地体育局培养的,俱乐部没权搞交易买卖,或在得到球员所有权的时候,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举个例子,韩德军是大学出身,所以他能在辽宁拿300万高薪,而队里核心球员杨鸣却是40万年薪,就因为他是体育局培养出来的
俱乐部没钱搞培养,只能从体育局招揽球员来组建球队,而球员心思更复杂,只要保留体育局运动员身份,退役后摇身一变,就是官员,后半辈子不愁吃喝
加上各地的体育场馆都是体育局,俱乐部只能当孙子,不敢对抗,跪着挣钱,然后把大部分给上头,自己当牛马
各地体育局掌握着各个俱乐部球员的归属权问题一个球员的转会与否,不是球员说了算,而是体育局说了算的,而这也造成了cba一个奇异的现象,同样的数据拿到的薪水却相差10倍之多
一个职业联赛之中,一个球员无法自由流转,一个球员无法决定自己的身价高低的时候,这个联赛还能健康发展?
还能吸引来资本投资?还能市场化?特别滑稽!
说到底,不解决体育局管辖和球员归属的问题,俱乐部就很难成长
即便姚在曲线救国,通过官办分离来帮助俱乐部造血,但始终无法绕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俱乐部的球员从哪里来?
青训是方向,但如果没有庞大的基数和资深的基层教练,这个等待时间会格外长,投资没有回报,很难维持
各地体育局在大球类上篮球,足球,其实都不具备培养能力,俱乐部力量又不够,于是就形成多方牵扯,互相拖累,资本因为政策和体制,完全不敢下场
所以姚才会把目光放在校园,依托校园来走基层球员的积累
其实以姚的见识,他怎么会不懂,只是他确实没有能力另起炉灶,只能跳下这个泥潭,杯水车薪做徒劳功
换陈放来说,就是直接忽略篮管中心,发动群众开展接地气的业余联赛,用十年,甚至二十年来打造一个纯商业的篮球联盟,这样虽然慢,但成功是看得见的
(苏超,就是这个模式说白了,这帮人自己脱离群众,怎么可能成功)
而陈放想要和姚谈的,就是这个计划
“这个暑假,蔚蓝的第二个全国赛季就要开始了,这个事,还要辛苦姚哥罩着”
“言重了,蔚蓝是在为我分担,很好的模式,我们一直在学习怎么打造接地气的群众联赛”姚显得很高兴,他的话也是实话,蔚蓝的存在,很大程度成为了标杆,参考物
“那就感情好,接下来,有个事,要麻烦姚哥出手相助”陈放微微一笑,道出下个目的
“你说”姚也认真了,放下刀叉
“我在筹备一个俱乐部,两年内,进cba!”
姚的眼睛瞬间瞪圆,缓了半天才恢复平静,他像是赞叹的道:“好家伙,我就知道你想法狠”
“如果你在这个事上出了力,管办分离的事,就成功一大半!”
“这个俱乐部就是你的马前卒,尖刀班!”陈放不想绕弯子,直接抛出好处
姚的表情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