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211章 这下子收获可大了

第211章 这下子收获可大了

,这是他的经验。
    于是他顾不上银元,伸手拨开那些布袋,下面露出的东西更加杂乱无章,却又件件透着岁月的痕迹:
    一捆用麻线穿起来的铜钱串子,绿锈斑斑,沉甸甸的,估计有上百枚,从锈蚀程度看,年代跨度不小。
    有几个卷轴,画轴和装裱的绫绢早已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如今变得灰暗破败,有些地方甚至被虫蛀出了不规则的孔洞,露出里面发黄的宣纸边缘。
    还有三四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瓷器和陶罐,它们被随意地塞在角落里。
    有的釉色温润,青花发色沉稳;有的则粗笨朴实,带着乡野土窑的气息。
    钱进挨个拿出来看,忍不住咂嘴吧。
    有点遗憾了。
    陶瓷罐子们品相不佳,要么口沿有磕碰的豁口,要么身上有长长的“冲线”,甚至有一个青花小碗直接碎成了几瓣,就那么委屈地挤在一起。
    老百姓没把这东西当宝贝,平时缺乏保护啊。
    看上面沾染的油灰就能猜到这点,有个陶罐子油乎乎的,它显然在交出前被清洗过。
    可是主人家没有洗洁精之类能够有效去除陈年油污的工具,所以洗不干净。
    不过,也得亏他们家里没有这东西,否则对老物件损害会很厉害。
    此外他打开了第二个箱子,看到里面有一些竹雕的笔筒、臂搁,以及一个明显是象牙材质的小印章盒。
    同样,竹雕老物件表面也布满了细密的虫眼,印章盒则色泽发黄发暗,满是岁月磨蚀的痕迹。
    他往下翻阅,找到了几本线装书被压在最底下。
    这是可能是宝贝。
    他顾不上细看,先拿出来用牛皮纸给包裹起来,防潮防光。
    线装书都是老书,书页已经发黄发脆了,封面破损的厉害,书角卷得像老树的枯皮,书页间似乎还夹杂着一些发黄的信札和零散的纸片。
    钱进正要把箱子收拾起来,结果手一晃动,在箱子角落一堆杂乱的铜钱和几个小银锭下面,有几抹异常耀眼的金光闪过!
    他对这个光泽可太熟悉了。
    黄金啊!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从那堆金属中拨拉出几枚硬币大小的东西——那是三枚金灿灿的古币!
    古币式样古拙,绝对非近代机制,分量压手,上面隐约的铭文虽模糊不清,但那沉甸甸的分量和黄澄澄的金色,足够证明它们身份了。
    钱进捏在指尖,冰凉坚硬的触感和相对柔软的材质让他心头巨震!
    可惜了!
    可惜喽!
    据他所知,所有黄金材质的古币都极其珍稀自然也极其的值钱。
    奈何这三枚金币不知道为什么,上面的铭文字迹被人给刮掉了。
    钱进估计可能是特殊年代怕惹麻烦,主人家不知道它们的黄金身份,当做普通古币给随便拾掇了。
    因为他上次在西坪生产大队收走的古铜币,其中便有不少被打磨过的。
    “里面不少好东西。”钱进感慨。
    周铁镇憨憨的问:“都有啥啊?咱啥也看不懂,啥也不认识。”
    钱进不欺瞒他。
    他先把五个箱子里的老物件归类保存,碰到熟悉的便给介绍一下。
    拨开一堆铜钱,他的手指捻起一枚直径较大、边缘规整、铜质精良的方孔钱。
    灯光下,“万历通宝”四字楷书清晰端正,背穿上赫然有一个“矿”字。
    钱进说道:“这应该是极其罕见的万历矿银钱,价值远超普通铜钱。”
    至于具体价值多少他就不好说了。
    但围观几个人好奇,他便随口说:“最少价值一块首都牌手表。”
    “呵!”惊呼声响起。
    铜钱这东西存世量极大,多数不值钱。
    钱进快速粗略挑选,从里面找了几枚品相尚好的顺治、康熙通宝,这几枚都是背“东”、“原”等局别清晰者,也算是难得的东西。
    最值钱的还是那三枚金币。
    可惜币面磨损的很严重,他凑到车灯前仔细看了,才勉强认出一枚是“咸丰元宝”背“宝泉当十”。
    这金币上面同时有满汉文,如果品相好的话,钱进估计它们价值连城。
    杂乱的银元、小银锭也有一些,比上次搜集的要多。
    重头戏应该还是书画类,他上次得到了唐伯虎真迹,在商城卖出了大价钱。
    这次周家人又给他搞到了不少字画,他小心翼翼地解开一个用草绳捆着的卷轴。
    只见泛黄但质地坚韧的绢本上,一丛墨竹笔力遒劲,枝叶穿插灵动,落款虽模糊不清,但那种扑面而来的文人气息绝非俗手。
    他小心的重新卷好捆绑,又打开了另一个磨损严重的卷轴。
    这东西真是虫蛀成筛,但仅存的几行完好行书下有个飘逸签名,仔细看能看出点画间是香光居士!
    好家伙。
    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啊。
    钱进强压心中震动,又翻开那几本封面破烂不堪的线装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