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上前两步,弯腰将地上的奏折捡了起来。
接下来,
他没有出声,依旧保持沉默,将奏折整理好,再次放在皇帝面前的桌上。
“唉——!”
老者无奈叹了口气,任由皇帝李铮发泄着憋在心里的怒火。
几分钟之后,
皇帝李铮将心中的怒气发泄完,轻松了不少。
他看着面前一言不发的白发老臣,心生歉意道:
“太师,大乾王朝岌岌可危,朕心已乱,让你受委屈了!”
“来人啊,给太师赐座!”
皇宫内侍赶紧上前,给太师准备座椅。
这位白发老者是大乾王朝的太师,冯国宣。
他从李铮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他的老师,官封正一品,位列三公,是大乾王朝的核心人物之一。
同时,
他也是皇帝对外的代言人,直接参与军国大事,为皇帝出谋划策。
从大乾王朝的管理架构来说,太师冯国宣是皇帝的心腹重臣。
“谢皇上!”
冯国宣整理了一下衣袍,侧身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李铮继承皇位十三年,他冯国宣就当了十三年的太师。
这些年来,大乾王朝可以说举步维艰,早已失去了千年王朝的底蕴和传承。
自从两百多年前的闭关锁国,大乾王朝已经完全落后于西方。
更严重的是,大乾王朝内部,各地藩王各自为战,同时几大世家更是把持朝政。
虽然李铮成为了皇帝十几年时间,但是从继位那天起,就几乎被架空了,手中的权力非常有限。
有些时候,圣旨一出京城,就失去了用处。
各地藩王根本就不把大乾王朝的圣旨当一回事。
冯国宣身为太师,凭着自己在天下读书人之间的威望,一直都维持着大乾王朝的皇室威严。
不过想要限制藩王和各大世家的权力,难度太大了。
尤其是这几年来,西方列强的战舰虎视眈眈,东洋人更是不断的挑衅,大乾王朝岌岌可危。
他老了!
虽心有余却力不足。
西方联军很快就要打进京城,京城内已经人心惶惶。
可就算如此,各地藩王和世家却很难拧成一股绳,还在各自算计。
唉——!
想到这些,冯国宣只能长叹一口气。
“皇上息怒!这奏折是鲁国公,宁国公,兵部联名上奏,皇上需要做出批示才行!”
冯国宣无奈劝说一声。
京城内各大世家代表的可是几大势力——投降派,割地求和派!
随着北洋舰队被东洋人打沉之后,李铮和六王爷李烈代表的‘主战派’,已经很难了。
李铮自然清楚这一切,他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如果留着奏折不批示,那么一旦上朝,朝堂上将闹翻天。
“这些混账,是要将朕往死里逼啊!”
“难道朕就真的要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咳咳——咳咳——!”
李铮说到这里,气得剧烈咳嗽起来。
“山东战败,十五万大军放弃抵抗,任由东洋人登陆,杀我大乾百姓数十万!”
“这样的结果,他们竟然颠倒黑白,向朕邀功!”
“朕如何批示?你告诉我,我该如何批示——?”
李铮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
冯国宣摇了摇头,无奈叹了口气道:
“皇上,事已至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稳住皇室的地位为上。”
“几大世家和各地的藩王,已经各自为战,大敌当前,他们对于大乾王朝的朝政,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当务之急,皇室不宜跟他们撕破脸,只能先安抚他们,等西洋战舰离开大乾,我们再伺机而动。”
李铮沉声道:“伺机而动!哪里有那么容易?”
“西洋人想要的不是我们大乾王朝的土地,他们只是想要利益,这倒好办。”
“东洋人却完全不同,他们目前想要的是东北,甚至包括山东沿海一带。”
“藩王们一旦尝到了甜头,以后将得寸进尺,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冯国宣点了点头道:“皇上,几大世家的人都已经开始搅合在一起,不过他们互相之间,同样有着很深的矛盾!”
“这次皇上让民间组织‘民团’,共同抵御外敌,算是下了一步险棋!”
“以十三王爷为首的‘割地求和派’,想要让太平号主掌‘义团’,成为‘义团’大统领。”
“而其他的藩王和王爷,各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川西的哥佬会,华南的洪门,华东的青帮,他们都想要成为‘义团’的主掌者。”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西城区的‘英雄擂’出现了意外,太平号的斧头帮失去了‘义团’的首领之位。”
皇帝李铮闻言,顿时惊讶道:
“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