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怡和银行置之不理,坚持要涨价
在香港搞航运,大多数人都没有地盘和仓库,所以很大一部分利润却都被九龙仓盘剥而去,大家也是毫无办法
哪怕是陈光良家族,在西环有一些仓库,但那也只是不够用;而且大型巨轮一般都要停靠在九龙仓和蓝烟囱,其中又有九龙仓占据的份额更大
所以怡和此时突然加价,对环球航运和环球贸易也是有影响的
“老板,我觉得是怡和在内地损失惨重,以及自身航运不景气和华资航运的挑战,才让九龙仓决定加租,以此弥补损失”赵铁毅如是的说道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怡和太傲慢,丝毫不顾忌大家的反对,一意孤行”
前世的怡和,在香港的声誉不太好,在它控制九龙仓的时候,采取高额盘剥的政策,致使港英当局对它也甚感不满,曾对它发出过警告,如果有华资出面与它争夺九龙仓,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港的华人决不会袖手旁观,他们肯定会偏向华资一方结果,也就是怡和失去九龙仓,连置地都差点被华资收购
这一世,陈光良自然也要收购九龙仓,但此时显然不是时机,不说政z因素的影响,就是怡和持股九龙仓的股权也比较高
前世怡和持有九龙仓的股权,是在七十年代逐渐减少的,第一是怡和是重点发展海外,第二是九龙仓修建海港城时,大量发行可换股债券等,大大稀释自身的股权
所以此时陈光良再怎么对怡和不爽,也是不能去收购九龙仓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陈光良认为:等朝战结束,他来做‘世界货柜运输’第一人,争取提前进入货柜时代,那么九龙仓的作用性就会逐渐减小
但眼下,陈光良也是很不爽怡和,对赵铁毅说道:“怡和既然如此在意航运,那我们就给他点厉害,凡是和怡和竞争的航线,我们环球航运都要争抢业务,哪怕不惜降低运费”
赵铁毅一愣,说道:“那我们岂不是也会损失?”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先逼怡和一把再说,更何况航运情况差,那就业务来凑我们要等航运情况好,再寻求赚钱”
联想起,最近老板委派弟弟,到处购入二手船只,赵铁毅恍然大悟老板的做法
逼怡和继续卖船,环球航运好趁机买下来,等到航运繁忙时,怡和就成为无船可用的局面
这天,陈光良带着两位妻子,低调的来到北角
北角,后世被称之为‘小上·海’,因为这里有着大量的沪市移民,他们在北角开设饭店、服装店、理发店
如此,也让香港人见识到一些沪市
三人很低调,保镖都在暗处
走进一家叫做‘四五六’的沪市餐馆,陈光良和严人美、蒋梅英坐下来,今天两女都穿着旗袍,一进饭店便吸引很多人的主意,毕竟实在太过倾国倾城
保镖们也坐在旁边一桌,他们装作不是保镖,男保镖和女保镖搭配,也比较隐蔽
“香港这么落后,和沪市比起来,根本就是乡下的渔港嘛!”
附近的一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同桌是一男两女,应该是两对夫妻,女人们都很精致
一时间,同桌男女数落着香港的不是
陈光良忍不住摇摇头,说道:“你们看,这些沪市来的人都是这种心态,尽管他们在香港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却仍然坚持着要过精致的生活,穿着旗袍,搓着麻将,生活的窘迫好像根本是不存在的问题,或许至少在外人面前,他们永远要那么精致,这就是我们上·海人的普遍心态.反观粤籍人士,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这未来的香港,粤籍人士更有优势了!”
严人美和蒋梅英很是认同陈光良的观点,她们虽然也是沪市人,但‘本土化’已经随陈光良非常深,所以对香港不会有半点瞧不起,反而对香港的未来十分的看好
“这位先生,你是想教育我们吧?怎么感觉指桑骂槐,而且你还是沪市人”
刚刚发表言论的男人,此时不满起来,他被人当庭教训了
陈光良笑道:“我不是教育你们,我是给所有沪市来港生活的人,一个警示——既然来到香港,又回不去内地,就应该安心的做一个香港人”
“你是谁啊?”
“陈光良”
“啊,陈先生,抱歉,我刚刚酒喝了点,胡言乱语”
本来站起来的男人,吓得连忙低头行礼
“陈先生说的好,我们沪市人来港发展,也要抱着谦虚的心态,不要整体怨天尤人”
“对啊,回去又不敢回,在香港又不安心做事业,我们上·海人早晚老本要吃完还是陈先生厉害,成为我们上·海人在港最厉害的代表,且压过港人一筹”
陈光良笑道:“该改改了,以后都是香港人了!”
一场风波,就此停息,但陈光良站着的角度,确实有这种忧愁
在银行业,沪市来港的银行家,纷纷水土不服,目前就平安银行一枝独秀;在地产业,沪市来港的富人们,似乎不热衷投资,更希望投资‘可走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