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86章 军令状

第86章 军令状

    “若非顾及长安,我非要一路追杀那郭淮到凉州不可!”
    次日,魏延率军回到天水冀县,丞相与一众文武重臣正在官寺军议。
    郭淮涉渭水退走后,魏延也并没有选择直接回军,而是挥师五千乘胜追击。
    一直到又有数百凉州骑自南安来接应郭淮,才无奈退师。
    “文长,来得正好,安国与混壹两个小子已攻下了细柳与高陵。
    “陛下来信问丞相,是否可以一举从魏寇手中夺下长安。”老好人费祎笑着对魏延道。
    “我们正在商量,是不是要留你这个凉州刺史继续攻略凉陇。”
    闻言至此,魏延脸上诧异之色愈浓,几大步走到大堂正中,往悬挂在屏风上的那幅舆图看去。
    很快便在舆图上找到了这两个地方,其后用手比划了一下,皱眉瓮声道:
    “前日陛下来信,几万魏寇还没从郿坞退走。
    “今日再来信,关赵两家的小子就把细柳高陵拿下了?
    “那几万魏寇呢?难道也被那两个小子端掉了?”
    要果真如此,资历甚浅的关兴与赵统两人立的功就太大了。
    再想到他提出的子午谷奇计被丞相驳回,魏延心中很难不生出些许不平。
    费祎摇头,神色略显遗憾:“这倒没有。”
    魏延闻言松了一气,复又看向那张舆图,道:
    “细柳与高陵两地虽成掎角,可相距仍五六十里,还需在两地之间再置一军,方称得上立于不败,丞相宜去信报与陛下。”
    丞相徐徐颔首:
    “陛下信上说,赵老将军已经派德艳(宗预)、伯苗(邓芝)统军两万前去增援,确实会在两地之间的棘门再立一寨。”
    魏延再次一滞,想想却也释然,有谨重的赵云坐镇关中,确实不会有此疏忽。
    丞相继续对着魏延正色道:
    “文长,如今陇西、金城二郡尚未平定,先前游楚所占陇西郡治襄武,如今为徐邈所据。
    “郭淮、游楚之所以弃天水而走,自然有张郃之死导致军心大乱之故。
    “但也因冀县城大兵少难守,粮草不足久持,且天水本地豪强大宗先前就已归汉。
    “如今郭淮、游楚退守襄武,襄武先前在游楚支持下成功拒我大汉于城外,民有固守之心。
    “且先前张郃命徐邈募凉州兵粮于襄武,襄武兵粮皆备,城池虽小而固,一时未必能拔。
    “魏寇如今聚兵长安,仍欲做垂死挣扎,我欲自引三万大军助陛下夺取长安。
    “此去长安,粮道漫长,我不愿街亭之事复现,须一大将镇守陇右诸县,控扼要道。
    “思来想去,似乎只有文长你这凉州刺史能够胜任。”
    镇守陇右?
    闻言至此,魏延登时一急:
    “丞相,我魏延不过周勃灌婴之流,如何能用来镇守后方统筹调度?
    “您有萧何之能,依我之见,不如由我率三万大军与陛下会师关中,攻夺长安。
    “您亲自坐镇天水,居后方调度统筹,转运粮草,收拾陇右人心,如此足可保万无一失!”
    虽然丞相征南中全胜而归,积攒了不少军威。但魏延仍觉得丞相指挥三军之能逊色于他,而他统筹调度与收拾人心的本事又远不如丞相。
    更重要的是,夺取长安还于旧都的泼天大功,怎么能缺了他?!
    魏延此言一出,官寺之中众将尽皆默然。
    大汉北伐的诸文武也不是铁板一块,丞相作为黏合剂居中调度,谁都愿意听之调遣。
    而魏延这先帝心腹宠将,除丞相外看谁都是喽啰。
    真要让魏延领军下关中,到时谁受得了?
    真要一意孤行,谁又能制得了他?
    没有丞相照拂担待,以魏延平素的言行处事来看,到了关中迟早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得罪陛下。
    丞相抚须沉思,道:
    “既然如此,那文长便与我一同入关中好了。”
    随即看向吴懿:
    “子远,我意留你与伯恭(张翼)领军一万四千,镇守天水诸县及要道,如何?
    “再以文伟(费祎)统筹调度粮草转运之事。”
    吴懿看了眼丞相,又看了眼魏延,神色犹豫难决。
    他是关中督,现在关中就剩一个长安了,结果还于旧都的长安之战,他这关中督竟要缺席?
    而另一边,魏延求帅不成,同样憋屈,有丞相压着他,再想于长安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就太难了。
    领兵杀贼当然无人能与他比肩,可即便打赢了,最大的功劳却仍属于为帅之人,他充其量不过鹰犬爪牙。
    天子又御驾亲征,尽取威望,克复关中还于旧都的惊世之功,他竟只能取些边角料,教这公认的大汉第一猛将如何甘心?
    就在魏延不甘,吴懿犹豫时,马岱与姜维却是同时站起身来。
    姜维见马岱起身欲言,便又退身坐下。
    马岱拱手毅然道:“丞相,岱自请留守天水!”
    闻得马岱此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